宝钗吧 关注:3,006贴子:411,427

探究曹脂本旨,还原红楼真相,追慕群芳之冠

  • 3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宝钗、宝玉的夫妇“谈旧之情” 22、齐眉举案(节录) …… 一时间,屋里只剩下宝钗一人。宝钗便拿出那针线活计,静静地做将起来。 过了会子,宝玉回来,见宝钗又在做针线,忙一手夺了,只道:“姐姐又在做什么来着?可不要累着了,你现怀着身孕呢。” 宝钗笑道:“我不累呢。前儿我见二爷上台阶有些吃力,便寻思着原是天气凉了,膝盖受寒了可承不住。这不?趁空儿给二爷做一对儿软垫,只想着缝在裤子里面,膝
    郑磊100 10-18
  • 2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宝钗、宝玉婚后“轻俏艳丽”的闺房生活 4、绿窗绣幕 一日清晓,薛宝钗醒来,搴帷下榻,看看案上金表,忙推醒宝玉,道是:“时候不早了,今日该去学里念书了呢。” 宝玉打一个哈欠,道是:“天还早呢。” 宝钗笑道:“早些去学里,把前日拉下的功课先温一遍,岂不比临事捉急更强些?今日学里该讲‘格物’了呢。” 见宝玉不答。宝钗不由得抿嘴儿一笑:“我知你一向不喜这些高头讲章的,但朱夫子也有一篇《不自弃
    郑磊100 10-18
  • 2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宝钗、宝玉成婚一幕 3、洞房良宵 珠光射雪,烛影摇红,充作洞房的绛芸轩被布置成一派风流富贵景象。 薛宝钗身穿绣满牡丹、凤凰图样的新娘红裙,蒙着流苏红盖头,羞低着头,静静地端坐在雕花婚床上,一动不动。莺儿、文杏在两旁垂手侍立。 婚房里出奇得静谧,只有更漏的沙沙声,伴随着风烛摇曳的光影,构成了一副似真似幻的图景,恰与外间喧阗的爆竹声、欢闹声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传来了脚步
    郑磊100 10-18
  • 5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是用文学剧本的形式续写脂本宝钗故事,还原曹雪芹的原构思。这一点也是受川剧《薛宝钗》的启发,谭愫老先生可以写程本宝钗故事,我何不也用文学剧本的形式写脂本宝钗故事? 如果只有《论宝钗》等钗学论著,读者可能只会接触到理性论述,缺少一些感性认识。有了《白雪梵音》这个文学剧本,就可以将这个缺憾补上了 。
    郑磊100 10-18
  • 49
    程本第87回中有一封宝钗写给黛玉的书信: 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悲时序之递嬗兮,又属清秋。感遭家之不造兮,独处离愁
    郑磊100 10-10
  • 8
    关于宝钗重要戏份的问题答网友 网友“这个人,很懒”: 郑老师,我看到一个观点,认为钗粉之所以不如黛粉强势是因为前80回宝钗戏份着墨不如黛玉和凤姐,即便是影视版本,侧重于宝钗的也少,震撼点几乎都是黛玉和凤姐之死上,不得不说脂批本没能流行开来实在是太遗憾了,宝钗重要戏份大概都在后30回吧? 郑无极: 这个说法有正确的地方,但表述不太准确。宝钗最震撼人心的戏份,比如婚后的轻俏艳丽等说、狱庙救夫、谈旧之情、《十独吟
  • 36
    《白雪梵音》: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之原文实证 【注释32-2】关于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脂评本前八十回中有多处实证和提示。其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乃是庚辰本第22回的《山门·寄生草》与庚辰本第63回的《邯郸梦·赏花时》。《山门·寄生草》被安排于宝钗的生日宴上,表现的是鲁智深从“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的一腔悲怆、愤懑之情,转向“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的洒脱、彻悟的心路历程。宝钗非常偏爱这
  • 53
    答宝钗为何是“宝姑娘”,黛玉为何是“林姑娘” 这个答案很简单,因为曹雪芹推崇的是金玉良姻,“宝二爷”与“宝姑娘”才是佳偶,宝钗嫁给宝玉以后改叫“宝二奶奶”,与她婚前“宝姑娘”的称呼无缝连接。林黛玉本来就与宝玉是讹缘。“林姑娘”当然永远成为不了“宝二奶奶”!
  • 124
    宝钗在容貌、品德、才学、思想、觉悟等各方面全面碾压黛玉! 曹雪芹塑造宝钗、黛玉原本是分明对应自身人性中的完美理想一面和阴暗缺陷一面的。因此,在脂评本原著中,宝钗在容貌、品德、学问、才华、思想、觉悟等各个方面几乎都对黛玉形成了全面碾压之势。比如说容貌,虽然黛玉也算是美貌,但曹雪芹明言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甲戌本第5回),宝钗的美貌明显更胜一筹。再看品德,不仅曹雪芹明言宝钗“品格
    郑磊100 10-18
  • 10
    从李纨说到宝钗 李纨是标准的儒家淑女贤妇,高鹗笔下的宝钗也是。但曹雪芹笔下的宝钗骨子里是愤世出世之人,她的偶像是鲁智深。说到底,曹雪芹与高鹗各自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完美妻子形象是不一样的。高鹗喜欢的就是儒家淑女型的,曹雪芹则认为完美女性不仅应该有儒家的温柔贤淑,更应该有佛、道的愤世出世精神。所以,宝钗形象的脂程之别非常大。程本宝钗仅为儒家淑女,脂本宝钗以儒家淑女为表,骨子里是山中高士,是懂得“梵铃声
  • 22
    《红楼梦》根本不可能具有所谓“反封建”思想! 《红楼梦》所处的清代根本就不是什么“封建”社会,而是非常典型的皇权社会。真正的封建社会是指商、周封建制。真正反封建的是秦始皇、李斯,中国自秦代以后就进入皇权社会,废封建、置郡县了。 二十世纪之前哪一个古人把秦到清叫做“封建”了?古人说的封建,一律是指先秦封建。二十世纪的人为了用“五阶段”说强套中国史,对封建一词进行了颠倒性的曲解。但二十世纪以后的人被这种
    郑磊100 10-25
  • 8
    宝钗爱的是愤世出世的正义精神,黛玉爱的才是婚姻名位! 事实上,宝钗爱宝玉的愤世、出世精神,但就是没有像黛玉一样心机满满地谋划过与宝玉的婚姻。这才是书中的基本事实!原文:“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如果宝钗如黛玉一般爱婚姻名位,则根本不会对元春的赏赐感觉“越发没意思”,更不会以宝玉被黛玉缠住为“幸”!足见,拥林派对宝钗的一切诋毁性说辞,
  • 24
    曹雪芹以牡丹来象征宝钗的气节与风骨 牡丹是气节花,而非富贵花,这是清初李渔早就阐述清楚了的: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
  • 48
    韶华晚至痛锥心——论李纨结局 李纨是儒家节妇的典范。丈夫贾珠早逝而一心守节抚孤、教子成名。在程高本后四十回续书中,李纨之子贾兰中了乡试,并由此踏上应举为官的道路。不仅如此,根据高鹗的提示,宝玉出家以后,宝钗也将生下遗腹子贾桂,以后也走李纨、贾兰的道路。贾兰、贾桂兄弟二人据说将来还将飞黄腾达,复兴贾府,是谓之“兰桂齐芳”云云。先放下宝钗不说,对李纨而言,如此苦熬一场,最终苦尽甘来,也算得上是一个圆满
  • 48
    宝钗再三以耿直个性得罪家长,这才是脂本中的基本事实 1、历尽人间甘苦,堪破世态炎凉,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承得住,这才是面对苦难的正确态度。只是要做到"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也不容易,既要有强大世俗能力,又要有崇高精神境界。世间能两全者极少。薛宝钗就是这样能力强大且内心正义的女性,所以是曹雪芹心目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 2、宝钗再三以耿直个性得罪家长,这才是脂本中的基本事实。更香谜大扫贾
  • 56
    《白雪梵音》如何展现宝钗对宝玉的无私法爱? 按照佛教理论,人世间的男女爱情可分为欲爱与法爱两类。爱对方便想着要占有对方,从对方身上索取利益,这种就是欲爱。爱对方就为对方着想,不计较自身利害得失,只心甘情愿地为对方付出,体现出佛性的慈悲,这就是法爱。在脂评本《红楼梦》中,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就属于典型的欲爱。为了夺取宝二奶奶之位,黛玉不惜“滚香芋”,伪装成宝玉的同类,但黛玉真正追求的却是“邀恩宠”、“
  • 3
    清代《红楼梦》续书中有两部是以宝钗为第一女主角。一个是海圃主人《续红楼梦新编》,一个是顾太清《红楼梦影》。海圃主人真实姓名、生平资料均不详,其《续红楼梦新编》,虽然跟脂评本相比立意不高,文笔也一般,却足以碾压当时及后世大量捧林诬钗的劣质续书、劣质同人作品。海圃主人《续红楼梦新编》,以宝钗为第一女主角,借天廷之口赞美宝钗说:“查得敷文真人妻室薛宝钗,在家奉母,克尽其心,待兄曲全其义。及于归后,仰体公
  • 20
    清代《红楼梦》续书中有两部是以宝钗为第一女主角。一个是海圃主人《续红楼梦新编》,一个是顾太清《红楼梦影》。其中,顾太清是中国历史上已知的第一位女性小说家,《红楼梦影》是中国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女性撰写的小说。顾太清本姓西林觉罗,闺名曰“春”,号“太清”,晚年笔名“云槎外史”。因此历史上又称为“西林春”、“太清春”等。原本出身名门,系清代大学士鄂尔泰的后裔,甘肃巡抚鄂昌的孙女。因祖父鄂昌获罪籍没,所以
  • 6
    得情悟者,自是讷讷于言,禅机到处即日月; 失恒心人,莫为殷殷作态,法眼观后化烟云。 ——《白雪梵音》第14幕《尼庵佛缘》宝钗题耶输陀罗夫人画像联
  • 3
    《白雪梵音》中宝钗与焦大娘的“母女”之情 焦大娘是我在《白雪梵音》中虚构的一个女性人物。之所以姓焦,是取自宝钗《更香谜》:“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剧中宝玉不慎失火,烧毁薛家老宅以及领居家房舍以后,上面逼债的左邻右舍,一个就叫焦首,一个叫蹇新(煎心)。焦首跟他父亲都是放高利贷的黑道头目,焦大娘是焦首之母。在焦首借口讨债,妄图凌辱宝钗,而宝钗坚贞不屈,拼死抗争之际,是焦大娘出面狠狠教训了儿
  • 2
    《白雪梵音》中有关铁槛寺、水月庵的戏份 秦可卿托梦嘱咐凤姐趁着贾府势盛的时候,在祖茔、家庙附近多置田产,这已经从一个侧面交代了宁、荣二府抄没之后,贾氏诸人的去向。按,祖茔、家庙附近所置田产,性质上属于祭田,理论上是归整个贾氏宗族所有,而非宁、荣二府中某房私有。按照儒家理论,不绝人宗祀乃是忠恕之道。所以除非是谋反灭族的极端情况,明、清时期抄没家产,一般都会返还家庙、祭田。如秦可卿所言“便是有了罪,凡
  • 51
    贾宝玉在爱情婚姻上为何最终是钟钗拒黛?——兼论宝钗之雅与黛玉之俗 因为宝钗与宝玉才是愤世、出世精神本质方面的真知己,是思想意志层面上的知己,黛玉与宝玉则仅是情绪情趣方面的知己,在思想意志方面完全背道而驰。因此,脂砚斋说的很清楚:“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曹雪芹也告诫读者:“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正
  • 3
    关于将《白雪梵音》改编成传统戏曲的讨论 tulip619: 郑老师何不把白雪梵音写成传奇剧本,一来曹雪芹有此意,而未遂意.二来,全国七大昆剧院还包括川剧院都可搬演,白雪梵音可以久久流传.现在正是昆曲热,北大,台大,港大......都在开设昆曲课程,可以让更多文人了解宝钗,但改成传奇有点难度,例如•赏花时尝试闺门旦演唱,可能要换曲牌或改曲词,但不是不可为.李日华把西厢记改成传奇,也是比较成功,听来缠绵绕耳,香可冷得,事在人
  • 4
    关于将《白雪梵音》改编成传统戏曲的讨论 tulip619: 郑老师何不把白雪梵音写成传奇剧本,一来曹雪芹有此意,而未遂意.二来,全国七大昆剧院还包括川剧院都可搬演,白雪梵音可以久久流传.现在正是昆曲热,北大,台大,港大......都在开设昆曲课程,可以让更多文人了解宝钗,但改成传奇有点难度,例如•赏花时尝试闺门旦演唱,可能要换曲牌或改曲词,但不是不可为.李日华把西厢记改成传奇,也是比较成功,听来缠绵绕耳,香可冷得,事在人
  • 6
    脂本中体现宝钗愤世出世精神的文字很多,远远压倒儒家淑女的表层。程本宝钗却完全丧失了脂本宝钗的灵魂,只剩下淑女贤妻特质。以往戏曲影视作品中的宝钗全都是程本宝钗,连文学性最强的川剧《薛宝钗》也不例外。故笔者创作了《白雪梵音》,还原脂本宝钗愤世出世精神本质以及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大结局。
  • 11
    《白雪梵音》中宝钗如何悼念黛玉? 爱明悟: 曹雪芹写宝钗引导宝玉出家,艺术上很容易压倒袭人这个影子。只是曹雪芹写晴雯之死如此感人,后30回写黛玉之死如何压倒晴雯,不使晴雯这个影子压倒黛玉?黛玉死后贾宝玉或者宝钗会不会作一篇比芙蓉女儿诔更长的祭文祭奠她。宝玉对景悼黛玉,宝钗会一起悼吗?黛玉去世后宝钗会说哪些化,使得钗黛合一呢?试观黛玉逝后宝钗文字便知。黛玉逝后宝钗有哪些活动呢 爱明悟: 我倒是觉得晴雯死了,
  • 3
    简述四大家族与金陵十二钗的排序原则 《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是以贾宝玉为中心进行排序的。贾家是宝玉自己家,当然居于首位。其余史、王、薛俱是姻亲,分别是宝玉祖母史太君的娘家、宝玉母亲王夫人的娘家,宝玉妻子宝钗的娘家。从祖母、母亲到妻子,是按照长幼辈分排序的。值得注意的是,四大家族中并无林家,足见曹雪芹一开始就不认为林黛玉与宝玉有缘有分。在作者心目中,宝玉理想中的完美妻子始终是宝钗。 在以前的
  • 21
    2楼“枉凝眉心下面”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在脂评本原著中,宝玉愤恨官场黑暗,痛恨贾雨村等赃官;宝钗亦勇于“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专门“借蟹讥权贵”,猛烈抨击贾雨村等官场中人。宝玉对佛、道等出世哲学有亲近感;宝钗更是偏爱佛、道的“梵铃声”、“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在愤世出世的精神本质方面,宝钗与宝玉之间有着很深的思想共鸣。正如脂砚斋所言:“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曹雪芹亦明确告诫读者:“
  • 19
    《白雪梵音》如何描写宝钗引导宝玉出家? 脂评本《红楼梦》最终的大结局乃是宝钗引导宝玉出家。虽然后三十回佚稿已不可见,但脂评本前八十回中《山门·寄生草》、《邯郸梦·赏花时》等重要文字已经预示了宝钗凭借自己对佛、道等出世哲学的“博知”,劝导宝玉出家为僧,复返大荒山的终局。恰如曹、脂所言,宝钗这种主动的自我牺牲,乃是基于对宝玉“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至爱,体现了一种“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
  • 9
    今天是520,似乎该为二宝写点什么。我就以宝玉惜别宝钗为背景,以ao为 韵脚,分别写两个蝶恋花。 宝钗看宝玉已经走了,暗想;玉郎从此获逍遥,再无牵挂,佛寺将终老,富贵荣华皆年少,家败运衰势难保。从此余身不得娇,独立人间,苦乐皆不恼,再到百年寿数高,与君重会在鹊桥。 宝玉孤独的走在路上,叹了口气;别妻残身佛寺到,从此读经,暮鼓伴我老,他人登科金榜高,我在寺中任逍遥。看似离别夫妻少,实乃暗助,令我解悟早。但愿苍
  • 8
    宝钗与宝玉的恋爱婚姻乃是真正的前世命定! 《红楼梦》任何一个版本开篇登场的第一人都是女娲,等于以宝钗开篇。很多拥林派论者喜欢拿绛珠登场早说事,企图以此捧林诬钗。但绛珠再早也还是晚于女娲。更重要的是,林黛玉中途就死了。而女娲与顽石的关系,一直贯穿全书,从卷首一路延续到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终章!女娲弃置顽石,让顽石“日夜悲号”,这是所有逻辑链的起点,等于是万仞雪山之源。与之对应,宝钗以“虽离别亦能自安”
    郑磊100 10-10
  • 19
    宝钗有哪些世人都没有的好处? 李辛亥: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到底有哪几样呢?各位大神说说看: 郑无极: 宝钗有哪些世人都没有的好处?从莺儿的角度去说与从作者的角度去说,说法肯定会有所不同。从莺儿的角度去说,大约会强调宝钗容貌鲜艳妩媚,性格温柔贤淑,处世和平稳重,待人真诚热心,生活勤劳朴素,学问博闻广识,审美眼光独到等等。这些实际上也是一般世人眼中宝钗
  • 2
    《白雪梵音》创作缘起(答“臻书”) 郑无极: 《白雪梵音》是以宝钗为主角的文学剧本,以及脂评本对后三十回佚稿的提示撰稿,主题是还原曹雪芹原构思中宝钗的愤世出世精神,以及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小说大结局。人物语言风格尽量模仿原著,但叙事技法参考东野圭吾的小说以及李渔的戏剧理论 郑无极: 去年有川剧界的朋友向我推荐了谭愫编剧、王玉梅主演的川剧《薛宝钗》,我看了以后觉得文学性很好,但可惜写的是程本宝钗。所以我写
  • 2
    《白雪梵音》最后一幕写宝钗托静惠郡主将自己的《荣绣金针》传扬出去,当然也有参考曹雪芹写《废艺斋集稿》的情况,不过更直接的参考是历史上顾绣的重要传承人张来妻顾氏的事迹。据朱启钤《女红传征略》之《张来妻顾氏》记载:“(顾)名世曾孙女适廪生张来,年二十四而寡,守节抚孤,出家传针黹以营养,而其神化更妙于前,顾绣之名遂以大噪。”宝钗跟历史上的张顾氏一样,失去丈夫后,守节抚孤,靠出色的女红手艺,也能为自己打出
  • 12
    《白雪梵音》如何展现宝钗的愤世出世精神? 薛宝钗本是曹雪芹按照自己心目中完美妻子、完美女性的标准所塑造出来的文学形象。这种完美同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符合当时儒家社会对淑女贤妇的要求:温柔贤淑、三从四德等等。二是符合曹雪芹本人对理想妻子的要求:具有愤世嫉俗、淡泊出世的精神追求。这样就使得曹雪芹笔下的宝钗呈现出一种外儒内佛(道)的思想性格特点:粗略看去宝钗的基本特点似乎是端庄识礼、贤淑明达等儒家特质
  • 149
    女娲(宝钗)有皮格马利翁情结,她前面造的那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都是补天用的,唯独后来多造出来的一块是留给自己的。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三万六千五百日就是百年。可见女娲(宝钗)与第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贾宝玉)之间拥有“百年作合”之缘,也就是下凡后的婚姻关系。因此,宝钗嫁给宝玉是必然的,引导宝玉出家也是必然的。而癞僧之所以要为宝钗、宝玉安排金玉良姻,并给宝钗送去冷香丸配方,其作用就是帮助这一宿缘变成现
  • 8
    《白雪梵音》中的《十独吟》 在《白雪梵音薛宝钗传》中,我将脂批所提示的《十独吟》处理为宝钗的“荣绣”作品,即宝钗根据九位志存高远、惸独不群的古人的故事而制作的绣品,即“苏轼贬居天涯”、“唐寅放浪江湖”、“陶潜猛志固存”、“王勃穷且益坚”、“老君骑牛出关”、“庄生鼓盆而歌”、“杨朱临歧而泣”、“鲁仲连义不帝秦”、“鲁智深卷单独行”,剩下一“独”即是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还有候补的一“独”,即“天生我
  • 2
    《白雪梵音》与王勃、王维诗境 在《白雪梵音薛宝钗传》中,我借用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王维《终南别业》的诗境,来表现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自己甘愿孤苦守节一世的豁达、坚强和自我牺牲精神。事实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王勃式雄浑开阔,以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的王维式淡然自若,两者相结合方能很好地勾画出宝钗“虽离别亦能自安”、“睡足酴醿梦
  • 3
    《白雪梵音》与元稹诗境 在《白雪梵音薛宝钗传》中,我借用了元稹写给前后两任妻子的诗,一首悼念韦丛的《遣悲怀》:“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一首写给裴淑的《赠柔之》:“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以此表现宝钗与宝玉的患难夫妻之情: 节录《白雪梵音》第21幕: 只见薛宝钗一身荆钗布裙打扮,背上背了个箩筐,手里提着扫帚,笑盈盈地走了过来。袭人忙迎上去,躬身一拜,道是:“袭人给奶奶请安。”宝钗连忙扶了,笑
  • 115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这四句诗,是曹雪芹写在红楼梦第八回的回前诗。 凤髓,即是太虚幻境中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的奇香异酒,名曰“万艳同杯”。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这里比喻深厚浓郁的爱情。“翠斝”:翠玉制成的酒杯。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意思就是那古鼎刚刚烹煮出清新无比的麟髓凤乳之香,小小的酒杯,又哪里盛得下这琼浆玉液所散发出的奇香?
  • 13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这四句诗,是曹雪芹写在红楼梦第八回的回前诗。 凤髓,即是太虚幻境中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的奇香异酒,名曰“万艳同杯”。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这里比喻深厚浓郁的爱情。“翠斝”:翠玉制成的酒杯。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意思就是那古鼎刚刚烹煮出清新无比的麟髓凤乳之香,小小的酒杯,又哪里盛得下这琼浆玉液所散发出的奇香?
  • 4
    宝钗诗一半是愤世,另一半都跟佛学精神追求有关 @小彤07_ 我不是很懂宗教。神性的人会成为拯救人的光芒。会让很多人深深爱戴。会帮助、拯救完全不相干、没私交的路人,不畏强权,并不存在普通人的权衡利弊分析利害,例如脂评本宝钗。但是反过来不成立,被很多人深深爱戴的人,有可能只是被价值观绑架,内在的压抑悲苦只有自己知道,比如程高本宝钗。 @钿璎累累佩珊珊还魂版 程高本宝钗跟李纨有什么区别?这个形象完全是错误。薛宝钗的
  • 80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
  • 119
    《红楼梦》中真正的“恋爱之心”是存在于宝钗、宝玉之间! 兰花先生: 我觉得宝钗说话很耿直,她说她阶级的女孩子不需要才华的名誉不是不要才华。才华是用来玩的,针线是技术外兼玩的。袭人是穷人家的普通女孩,用针线才华(宝钗赞她,好鲜亮的活技)谋生及上进受宝玉宠爱更合理合情,她俩关系好是二个正常人。宝钗在当代跟很多人合不来,恶臭嫉妒听不得实话的人太多 兰花先生: 情钻粉一方面把袭人的认清现实骂成是奴性,另一方面
  • 3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
  • 33
    贾宝玉出家不是因为黛玉的死,而是因为妻子宝钗的点化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叶风烛 大家好,我是叶风烛,今天继续说《红楼梦》。贾宝玉最终的结局是看破红尘,出了家,这是毫无疑问的。 宝玉是在黛玉病死,并与宝钗成亲后不久,抛下了新婚的宝钗,出家为僧的。但是,风烛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宝玉出家的直接因是什么? 当然,根本原因是很明显的,宝玉经历了痛惜爱人(黛玉)、家族败落被抄、被迫成婚娶宝钗等等,看透了悲欢离合,
  • 8
    宝钗的偶像是鲁智深,程本宝钗仅有宝钗的血肉而无其灵魂! 兰花先生: //@倾城非良://@時雨弾正: //@钿璎累累佩珊珊:对的。青云志不是名利而是仙家意向。雪洞一般的房子及奇花异草的外置,处处是道家的清虚之美。噗,儒家主张未出阁的小姐是精致得还了得的绣楼及幻想才子佳人,哪有儒家小姐喜欢反朝庭强盗鲁智深的?没脑子的都疯魔了。 郑无极: 宝钗的偶像是鲁智深,这当然是宝钗愤世出世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儒家小姐是不可能喜欢并崇
  • 8
    从宝钗、薛蝌年龄问题看脂程之别 《红楼梦》人物年龄是出了名的混乱。不论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高鹗的后四十回,各自都有若干人物年龄混乱、自相矛盾之处。但对于宝钗与薛蝌年龄孰大孰小的问题,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说法虽然相反,但在各自内部却又是始终如一的。在前八十回中,自始至终都是宝钗大、薛蝌小,他们是堂姐弟的关系。在后四十回中,自始至终都是宝钗小、薛蝌大,他们是堂兄妹的关系。换言之,曹雪芹与高鹗在宝钗、薛
  • 1
    关于《白雪梵音》与李渔戏剧理论的对话 大核桃大梨大枣: 刘心武续红楼梦又猥琐又胡扯,完全就是骗经费的 郑无极: 还是看笔者的《白雪梵音》罢,或者谭愫的川剧《薛宝钗》 大核桃大梨大枣: 是呀 你写的非常好呢 非常有原作的风格 郑无极: 我写的是脂本宝钗,谭愫写的是程本宝钗 大核桃大梨大枣: ⊙∀⊙!嗯嗯 郑无极: 《白雪梵音》的人物思想、语言风格尽量追随原著,但叙事方式,我采用了东野圭吾式的技巧以及李渔的戏剧理论 大核
  • 2
    宝玉“情极之毒”与宝钗“虽离别亦能自安”的天作地和 爱明悟: 郑老师,解释一下宝玉的“情极之毒”。很怪的一种情感。似乎宝玉在发起狠来的时候的一种决绝状态是非常有力度的。宝玉应该说对儿女们很博爱,但一旦到某些零界点,他似乎又能“恨心”的抛弃众儿女。比如对黛玉,应该是很爱黛玉,但最终也能“狠心”的与黛玉决绝。当然,不考虑对仕途经济的态度,宝玉这种状态是有“情”还是无“情”。我似乎在日常也发现过这样一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