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05贴子:411,359
  • 1回复贴,共1

《论宝钗》对于色彩三鼎足的解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宝钗》对于色彩三鼎足的解析
跟蘅芜苑一样,宝钗初入贾府时所居住的梨香院,也是曹雪芹专门为她设计、打造的一组寓意颇深的象征意象。根据小说交代,这梨香院原是“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第4回)。在贾府建成大观园以后,“薛姨妈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将梨香院早已腾挪出来,另行修理了,就令教习在此教演女戏”(第18回),梨香院又成为了龄官等十二女伶的驻地。再后来,大观园内的女子戏班被遣散,梨香院还临时做过尤二姐的停灵之所(第69回)。由此看来,梨香院跟宝钗一家的缘分并不长久。但我们这里为什么偏要撇开荣国公、十二女亻尤和尤二姐不谈,强调梨香院一处是作者特意为宝钗设计的意象呢?这是因为梨香院与宝钗其人又有两层他人均无的特殊关联。
首先,梨花如雪,在古诗文中,梨花与雪经常被用于互喻。在《全唐诗》中,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以梨花喻雪。丘为有“冷艳全欺雪,馀香乍入衣”(见《左掖梨花》),韩愈有“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见《闻梨花发赠刘师命》),这是以雪喻梨花。李咸用有“何事梨花空似雪,也称春色是悠悠。”(见《绯桃花》),王周有“梨花如雪已相迷,更被惊乌半夜啼”(见《无题二首》之二),干脆直接点出“梨花似雪”、“梨花如雪”。在《花间词》中,韦庄有“此夜有情谁不极,隔墙梨雪又玲珑”(见《浣花溪》),毛熙震有“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见《菩萨蛮》),均以“梨雪”为固定的象征意象。曹雪芹的好友爱新觉罗·敦敏作《懋斋诗抄》,其中有《月下梨花》一诗云:“画栏幽隔花无影,皓魄光摇雪有香。”又有《雪花》一诗云:“缀残梨蕊春无迹,开遍琼枝冷不香。”咏梨花则必带出一个“雪”字,咏雪花则又必带出一个“梨”字。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作《冬夜即事》云:“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这还是沿用了中国古代“梨”、“雪”互喻的诗歌传统。因此,沈治钧在《红楼梦成书研究》一书中感叹说:
十八回元春题赐四字匾额十数个,其中就有“梨花春雨”,显然指“梨花院”,语本《长恨歌》。现在,用来象征宝钗的花色主要是“艳冠群芳”的牡丹了,不过,她显然是朵白牡丹,故“任是无情也动人”,可谓“冷艳”极矣,犹未脱梨花本色。(见沈治钧《红楼梦成书研究·从时空设置看成书问题》)
其次,曹雪芹曾将宝钗比做杨妃,而传说中马巍坡的一颗梨树亦恰是杨贵妃的“埋玉”之所。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靿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翫,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白居易《长恨歌》亦以梨花来比喻杨妃的泪容:“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洪升《长生殿》的第二十五出《埋玉》中,杨贵妃有念白云:“唉,罢、罢,这一株梨树,是我杨玉环结果之处了。”同一出中,高力士所唱《红绣鞋》亦云:“当年貌比桃花,桃花;今朝命绝梨花,梨花。”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所作《梨花》一诗,所采用的也是杨妃“埋玉”于梨花之下的典故:“浪传玉雨遍瀛洲,已是凄清凤子游。断送一生长是泪,洗妆难破马嵬愁。”(见《楝亭诗别集》卷一《咏花信廿四首》之十六)由此看来,不仅梨花如雪,对映了“雪”宝钗,而且这“梨香”二字亦同样映射了宝钗如杨妃一般“鲜艳妩媚”的外貌。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0-08-18 08:42回复
    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要将梨香院的意象专门跟宝钗形象绾结在一起呢?具体来说,这又有着四个方面的特殊涵义:
    第一,梨花如雪,正好对映了宝钗“冷香丸”配方中的四时白花之蕊。白者,雪之色也,象征的乃是一种纯洁、崇高的出世精神。宝钗的“冷香丸”配方中有“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夏天开的白荷花蕊”、“秋天的白芙蓉蕊”、“冬天的白梅花蕊”,虽然惟独没有梨花之蕊,但亦如沈治钧先生所言,这四种白花均“冷艳”极矣,犹未脱梨花本色。因此,被敦敏赞誉为“皓魄光摇雪有香”的梨花也一样可以照映宝钗如冰清玉洁一般的灵魂。
    第二,“梨”谐音为“离”,又恰好道出了宝钗“虽离别亦能自安”的法爱精神。根据戚序本的脂批,我们很容易知道,那位癞头和尚赠予宝钗的“冷香丸”配方,正好象征了一种在“历着炎凉,知著甘苦”以后,方能获得的“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大心胸、大境界。而小说第7回又说的很清楚,自癞僧去后,宝钗一家只用了一二年的时间就“可巧”配齐了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为什么偏偏是埋在梨花树下呢?很显然,癞头和尚为钗、玉二人所设计的“金玉良姻”,原本就是要他们夫妇合而复离的。换言之,这是一段本来就以最终离别为目标指向的婚姻。恰如第1回中跛足道人为《好了歌》作注脚时所言:“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而宝钗自己出于对宝玉的至爱,为了成全后者的彻悟成道,也甘愿牺牲自己在尘世的婚姻幸福。故,“梨香院”三字正好就是“离相愿”,非常集中地突显了宝钗那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崇高品格!
    第三,梨香院又与“梨园”相通。事实上,在宝钗一家搬出以后,紧接着进驻梨香院的也正是龄官、藕官、蕊官、芳官为代表的一群梨园女儿。这无疑又使梨香院带上了一层人生如戏、人生如梦的色彩。值得注意的是,荣国公也好,尤二姐也好,他们都是在临近生命的终点才接触到这种人生如戏、人生如梦的感悟的,或者干脆是在死后方停灵于此,而宝钗却是在初入贾府之际,就已经洞悉了那些世俗名位的虚妄不实。因而,在《红楼梦》中,也惟有宝钗能够年纪轻轻就做到以“出世”之心而行“入世”之事,以一种坚定、淡然态度来面对世事无常的阴晴变幻。
    第四,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梨香院后来还成了贾宝玉的首次“情悟”之地。第36回,贾宝玉“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也正是在梨香院这个地方,他通过观察龄官与贾蔷的情事而“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这是那种人生如戏的梦幻色彩第一次对于宝玉的思想产生直接的触动。在《红楼梦》中,类似这样的触动,今后肯定还会出现多次。而其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一次,又该来自何方呢?毫无疑问,所谓“情悟梨香院”,此一情节本身就已经预示了这一点:同样是从梨香院中走出来的薛宝钗,方才会是贾宝玉日后彻底“情悟”,彻底抛弃那些世俗妄念而走向“悟空”境界的最大推手!
    这样一来,薛宝钗曾经居住过的梨香院、蘅芜苑,同贾宝玉曾经居住过的绛芸轩、怡红院,以及林黛玉曾经居住过的碧纱橱、潇湘馆,也就构成了一种红、绿、白色彩三鼎足的格局。按,贾宝玉的怡红院明显是以红色为基调的。虽然此一处的正名乃是“红香绿玉”或“怡红快绿”,显示出一种有红有绿的色彩搭配。但红色却明显压倒绿色,是这里的主流。因为作者又常常以“茜纱窗”的意象来代指此处,比如第58回的下半阕回目就叫做“茜纱窗真情揆痴理”。第79回,贾宝玉作完《芙蓉女儿诔》以后意犹未尽,又对着林黛玉吟出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的自叹之语。“茜”,正是红色的意思。再联系到怡红院的主人贾宝玉平时有“爱红”的毛病,这怡红院与一个“红”字的渊源就再清晰不过了。此外,绛芸轩的“绛”字,也是朱红的意思。早在贾宝玉入住大观园之前,他还随着贾母居住的时候,他的卧室名称就叫做“绛芸轩”。所以,小说第8回里有贾宝玉亲笔题书“绛芸轩”三字,命晴雯贴于门斗之上的情节。后来宝玉搬入大观园以后,“绛芸轩”这一卧室名又被带进了怡红院。故,第36回的上半阙回目叫做“绣鸳鸯梦兆绛芸轩”。两个“绛芸轩”名同而地不同,却又都以“绛”色相尚,足见贾宝玉的“爱红”早已深入骨髓。林黛玉的潇湘馆和碧纱橱却以绿色为其基调。潇湘馆这里“万竿修竹”、“凤尾森森”,一片绿色竹林景象。而林黛玉初入贾府时所居住的“碧纱橱”,小说虽无明文细写其中的景观,但一个“碧”字还是透露了其中以绿为主的色彩布局。而薛宝钗曾经居住过的梨香院、蘅芜苑,其内核却是一个“白”字!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梨花如雪,那是一派“画栏幽隔花无影,皓魄光摇雪有香”的洁白色调。而蘅芜苑的室外虽然有着色彩缤纷的奇香异草,但进入室内则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仍然复归于素净与纯白。很显然,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于使用“红”、“绿”二色来象征尘世的奢靡与繁华,如“灯红酒绿”、“花红柳绿”等等。以红、绿二色为代表的花花世界固然诱人,但如果真的一头扎到其中而不能自拔,则又免不了会陷入欲望与痛苦交织的黑海。而巧得很,将红、绿二色调配在一起也正好就是黑色,同时,黛玉的“黛”字以拆字法解之,也恰好就是“代黑”二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梨花”与“雪洞”为象征物的那种薛宝钗式的纯白,就成了所有试图跳出黑暗欲海的人们的不二选择!所以,我们说,贾宝玉尽管一时“怡红快绿”,徜徉在花团锦簇的怡红院中,可他最终还是要复归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白雪净土!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三小节)


    IP属地:四川2楼2020-08-18 08: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