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战吧 关注:950,649贴子:31,330,794

回复:“做真正的自我”真的那么重要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真正的自我”这个概念对于少年和对于青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话题
对于少年而言,是一个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问题,就是反抗,自由这一类随处可见的东西。
这玩意俯拾即是,但凡是个人童年都经历过,所以也最好写,最好理解,过去几十年这个题材的作品也满地都是
但是对于青年而言,则是一个抽象得不能再抽象的问题,是“我是谁”,“生存的意义是什么”这一类终极哲学问题的讨论过程。每个人都只能努力尝试给出自己的拟合解,谁也没法给出唯一解,而绝大部分人连第一步演算都进行不下去
太难了
我到底是谁呢?
现下“真正的自我”这一类作品讨论的大部分是这个东西,很多时候甚至是用疯狂的情绪在激烈争辩
当你能够理解他们在争论什么的时候,你就已经不再是少年了


IP属地:广东115楼2024-04-15 09:57
回复
    做真我其实是和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不足,毕竟这东西你觉得自己是真我就是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7楼2024-04-15 10:08
    回复
      对摇滚的刻版印象,不能说他不对,但是老掉牙了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118楼2024-04-15 10:39
      回复
        从个人角度来说,真实的自我不论结果如何都是尝试过自我实现了,即使最后失败了也只是可惜;但如果随波逐流成功了或者日子还行倒也问题不大,要是违背本心还失败了,感觉还不如遵从本心爽一把。说白了就是不论社会怎样,遵从本心至少过程中是不那么痛苦的,如果结果不可知,至少把过程中的快乐先搞到手再说。当然如果违背本心能确保你跳过内卷提前养老,那倒是可以,但大多数人没有这个条件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119楼2024-04-15 10:56
        回复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做自己就是这么重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0楼2024-04-15 12:13
          回复
            首先,就如同科米最终是要取消zf组织的这个目的通常被刻意不提或矫饰含糊带过一般。自由zy与自由权的最终型态实际是多边形的最大公约数,即在于人人都拥有自我权与自由权最高的天然正确性,那么,为了使这个看似两难的现实得以实现,也就是人人都拥有实现自由但同时也拥有使自己的自由不受侵犯的最高权利,那么,人必然的、会自发性的保障他人的自由,以创造一个使自己的自由权受到保障的环境。然而也说了这是最终理想,事实上,人从出身就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群体存在的,因此必然存在对自由权的压迫,因为群体zy的核心逻辑便是各人牺牲部分权利以集合基于人权的至高性换取更大的群体利益,这也是gj或社团主权存在的立足根基。因此你所提“做真正的自我”的命题从利益论的角度出发,实际就是权利与利益的give or take,个人从群体剥离,是自我牺牲是否与自我所得等价的斟酌变动。那么回答你的问题,“做真正的自我”,即自由权基于人权的至高性自然是天然正当的,至于是否重要嘛,当你个人牺牲的远大于你个人所得,那么去调整占比这事,讨论重不重要这事很重要吗?只不过就是这个尺度与牺牲所得占比依各人的经历与环境不同罢了。并且在这议价的天平上,理想跟物质是都能放上这天平的,你想问的应该实际是这个,然而这再下去就是更心理学的问题也如我前面所言因各人经历与背景而异,要讲就有点太长了,所以这边就提一个客观现实回归利益论做结。那便是一个环境客观现实上越富足,那么这天平上对于物质的权重就会相对理想越轻。不过不要理解错误,这个富足主要体现在于对于个人的生存所需的成本负担问题上,也就是形象的比喻如果个人原本需要牺牲80才得以在群体利益下保障生存,那么由于环境的提升被下调到40即可保障生存,那么选择脱离群体以这差额的40来追求理想或个人更高效应的选择倾向就会大大的增加。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楼2024-04-15 12:44
            回复
              “我就是我。”我的身体属于我。我是我,而你是你,但是一切越来越不对劲了。大众被拟人化。生命、工作、不幸的遭遇,乃至于所有状态都被个体化。精神分裂四处蔓延。忧郁症节节逼近。原子化将人化成罹患妄想症的细碎微粒。接触人群令人歇斯底里。我越想做我自己,越感觉空虚。我越想谈我自己,越无话可说。我越追求自我,越疲累不堪。我和你,我们看守著我们的自我,就像看守著无聊的柜台。我们从事著一桩怪异的买卖,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推销员,变成了拟人化的代言人——虽然这更接近把人肢解的过程。我们或多或少假装自己是毫不勉强地在做担保,直到破产为止。
              --隐形委员会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22楼2024-04-15 13:26
              回复
                现实的人是被异化的,在虚拟作品中寻求做“真正的自我”不是很正常吗(


                IP属地:上海123楼2024-04-15 13:32
                回复
                  日本讨论的自我都是裂化版的自我,在这个水平的意义上讨论这个,无非就是讨论怎么把自己过的更“舒坦”审美化。它理论的最终版是西方的政治正确,只不过一种东亚天然对这种东西报有的不信任和使日本动漫得以幸存的那种根本的保守使它成为了这样一种没有力量的自我形式。
                  最终这个“自我”因其癔症式的被害妄想和受害者狂热的自恋,导致无论闺泣的主角多么叛逆,有怎样的悲惨童年经历它最终还是背叛了这些自我体验,只是成为了他人享乐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他人既是自己——那些歌不正是将内在体验虚假的抛出以供自己回味的最好方式?
                  因此作为抛出歌曲的自我成了完全能享受歌曲的他人,不再痛苦的徘徊在自我之上,这也是此类主题的设想的应许之地。
                  这样,失去这一痛苦的限制恰恰意味着失去自我——此痛苦的规定正是自我的规定。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4楼2024-04-15 13:35
                  回复
                    不重要,但有没有自我很重要。像我,就是一滩在模仿人类的史莱姆罢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5楼2024-04-15 13:47
                    回复
                      泛西方世界柰投乐的产物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6楼2024-04-15 17:22
                      回复
                        改变自己 让自己融入社会这种生活在现实了还没过够吗? 看个动漫还要再过一遍啊?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27楼2024-04-15 17:28
                        回复
                          虚拟作品就是要写现实中没有的,做不到的。现实越缺什么,作品中相关表达的也就越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8楼2024-04-15 17:33
                          回复
                            可能是对自我的界定有些片面了,并且没有深入,把自我落脚在了一个具体的梦想与行动上,或者只是对束缚着自己的外在环境的反抗,而没有进一步再向内追问“为什么”。如果能对自我追溯到存在问题上,就涉及到了全人类共通的感情,很容易就变得宏大起来,可能也更能打动人。
                            比如舞台少女一直在追问“何为闪耀,为何闪耀,为何要追逐并成为闪耀”,就很像是一种对自我之渺小的抗争;又比如“我们为何站上舞台”,答案是“我们已然在舞台之上”。


                            IP属地:四川129楼2024-04-15 23:49
                            回复
                              这就是对主体性的思考吧,只不过不同的创作者可能水平有差,写出来的东西未必足够深刻。
                              其实这些东西早就被现代和后现代哲学家盘烂了,比如老马的“每个人都应当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想社会。
                              想要懂得更多,就多读读哲学,虽然哲学越读越痛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0楼2024-04-15 23: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