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因中转吧
关注: 33 贴子: 428

  • 目录:
  • 0
    看了本吧很多贴子之后有了很多启发,特别是二五师兄的开示非常深刻,我想问一下吧里是有什么共修团体吗?看好像你们都认识
  • 13
    大师兄在五重唯识观里面讲,从第二重舍滥留存观到第五重遣相证性观都是到明知定,就是有一层层的区别。我想更详细地了解在明知定上它们的区别,在这点上我不是区分得很清楚。
  • 19
    唯识宗认为显现都是“心”创造的,这个“心”与如来藏的区别都有哪些?
  • 11
    佛教的俱舍论相对于佛教的百科全书,站在佛教的角度讲述了这个世界上的两大类现象——物质和精神现象各自的本体、作用和具体表现。心王和心所就是为了阐明人类的精神活动而建立的一套理论模型。 其中心王就是指心识的主体作用,而心所就是这个主体作用的具体呈现,二者实际上是一本体异反体的关系,就像海水和波浪一样,但是你站在二者的具体表征不同而说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现象”也可以,这些都是意识根据不同条件的运用而已。 为
  • 32
    前面说到,随理唯识宗在建立唯识的时候是“随理”的,这个理就是正理,正确的论证、认识过程的意思。《因明入正理门论》里面说:“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能立和能破是为了帮助别人明白真相,搞清楚现量和比量是为了让自己明白真相的,所以正理的根本就是量,现量和比量的方式,而比量又是现量的扩展和延伸。 当我们现量产生的时候,根识体现为一种无分别的明了,这种无分别并不是没有识别的混沌状态
  • 1
    第四章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总结教授精意:   应修持五力。      如果我们拥有五种力量,菩提心自然会在心中生起。这五种力量是:决心的力量、娴熟的力量、善因的力量、忏悔的力量,以及愿望的力量。   决心力。举例来说,我们下定决心在这个月,或在这一年,或直到死亡,或直到证悟,绝不放弃菩提心;即使被他人伤害,也不会屈服于嗔恨。我们必须不断强化这个坚定的决心。   娴熟力。在开始,禅修是困难的。但是如果
    chanelics 7-3
  • 0
    经核实吧主菊花不够黑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六七因中转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1
    在大乘传统中,我们对自己温和,就会对他人生起友善的感觉。这个友善或悲心的藏文是「nyingje」,字面的意思是「高尚的心」。我们发愿和一切有情众生结缘,但是实际开展这项愿望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很多训练。    成为大乘行者最基本的障碍,是对他人和自己都不够慈悲。这个问题可以透过实际的「修心」来处理。这种「心的训练」给我们一条路、一种方法,来雕磨自己粗野、不修边幅、生涩和有棱有角的作风,成为良好的大乘行者。无明
  • 11
    观,就是毗婆舍那,意思是于所缘境之本体差别明了无误。既然是对所缘境的认知,就是站在能所二取分别心的角度来说的,并不是无分别各别自证的角度来说的。 这里的所缘其中一方面是对于六根识前所浮现的对境清楚明了的认知,另一方面是专门针对意识前基于思维观察抉择而获得的空性的定解,也就是这里的所缘境是一个总相,是意识的一种遣余的作用,这方面的观就叫做胜观。 胜观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或者两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
    lkaianlu 2-27
  • 5
    【胜义菩提心口诀】 2.视诸法如幻   这句口诀表达了悲心和开放。它意指不管你在生活中经验到什么——苦、喜、乐、悲、粗劣、细致、精密、生硬、热、冷或任何经验——纯粹都是记忆。菩萨道的实际修法,是把任何发生的事情当作幻影,从来没有发生过。但因为没发生什么事,每件事都发生了。当我们一切想法当作幻想,似乎也什么事都没有了。然而在这里,虽然万法都只是你心中的念头,却是不断地潜移默化。「没发生什么事」是开放的经
  • 12
     第二节  今天继续讲《〈修心七要〉耳传略释》。   此修心法主要从七个方面宣讲,首先是修心的前行,然后正式讲菩提心,接着是恶缘转为道用、归结终生之修持、修心圆满之标准、修心之誓言,以及修心之学处。   作为一名修行人,在修持的过程中,依靠什么条件才能成佛呢?依靠这七种窍诀就可以。在座每个人手上的这本小册子,可以说涵盖了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法门的所有精华教义。   昨天,先简单介绍了如何修持前行。所谓共
  • 0
    这些资料网络上都有,有需要的朋友们自助吧!
  • 3
    【世俗菩提心口诀】 7.施、受二法交换修    施与受是非常重要的菩萨道修法,它是开展世俗菩提心的主要修法。    口诀这么说:「循着呼吸来修持。」我们一直以呼吸为修行的技巧,因为每个人都要呼吸,这再自然不过了。因此,这里我们也用呼吸,方法跟修止完全一样。   施受法相当直接,实际的静坐。你把你的快乐、喜悦、任何好的感受跟着呼气一起送出去。当你吸气时,你吸入任何怨恨、问题、任何坏的感受,重点是把我执整个移
  • 1
    您好楼主,请问有木有完整版的修心七要呢?
  • 2
    第三章 把困境作为觉醒的道路   我们可以进一步就两个课题来讨论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先探讨愿菩提心。依着世俗谛或胜义谛的关系,愿菩提心也有两个面向。   罪满世界时,恶缘成觉道。   如果我们知道如何把障碍带入修行之道,那么不论面对多少困难和冲突,它们只会让我们的修行更清楚,而不会成为道路的障碍。然而,如果我们没有接受这样的教导,就会把困难视为障碍。   就外在世界而言,在末法时代,雨雪不按节
  • 11
    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看看,面前放一个杯子或者佛像的时候,能不能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层面上区分开根识(眼识)和意识二者?也就是说,在内心的感受层面上,对同一个对境,眼识和意识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一下。
  • 13
    我们讨论一下师兄给我们的思考题:从唯识的角度,当我们看到实时监控视频里面的张三时,张三此刻是否存在于外境?
    悟空0 8-30
  • 1
    师兄们好!贪嗔痴慢疑,贪和痴心所有什么区别?
  • 19
    现量不存在“不可明知的事物”与“未被明知的事物”。比量存在“不可明知的事物”和“未被明知的事物”这样的词汇,但前者以比量明知,所指的那个事物就不存在了,成了可明知的事物,所以非字面上的“不可明知的事物”也是不存在的;后者同样可以这种方式破除。但是它还有一种所指,就是以种子的方式存在的事物,按照唯识无境的原理,存在一定被明知,但这样的种子性的存在既不是现量所明,也不是比量所明,那是阿赖耶识所明?
  • 3
    前言:敲击唤醒众生的法鼓 ——才楚·贝玛·王杰(Tsetrul Pema Wangyal)   顶果钦哲仁波切是藏传佛教最伟大的上师之一,融合了金刚乘传承中大乘、大手印及大圆满的传统。他集伟大的诗人、学者、哲学家及禅定大师于一身,弟子遍及西藏和世界各地。他于一九九一年九月圆寂。   一九九〇年夏天,距离仁波切首度到西方弘法已十五年。从七月十五日到八月十五日,我们极为荣幸地为仁波切举行弘法十五年周年庆。在弟子的请求下,仁波切主持了一
  • 2
    第2要 修正行:发菩提心  【胜义和世俗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和布施波罗密    胜义菩提心的要旨,在修持以如意宝为象征的布施波罗密。布施西藏文是「jinpa」,意指给予、打开或分送。因此,布施的概念是不藏私,一直给予。布施是根本的开放,全然的开放,不再受制于开发自己。打开自己最好的方式——与自己和他人做朋友。   传统上,布施分为三种。㈠财布施:给予物质的帮助或提供他人舒适的环境。㈡无畏布施:消除他人的疑
  • 0
    第1要 修前行:修法的根基  1.首修前行   修持口诀和平日生活时,你应维持以下四念:一、人身的可贵,而且活在能听闻佛法的环境又特别幸运;二、死亡的真实,因为死亡毫无预警,忽然来临;三、业力的陷阱:不管你做的事是善或恶,都只会使你更陷入因果链中;四、苦是如此的强烈不可避免,对你和对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如此。这四念便是「心态采取四提醒」。   你应该以这个心态为基础,恭敬地祈请上师,把上师典范所启发的清明氛围
  • 5
    第二章菩提心    菩提心是获致觉醒的不败法门。它有两个面向:相对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相对菩提心是运用凡夫心意来修持,比较容易培养。尽管如此,相对菩提心带来的利益是无量的,因为只要珍贵的菩提心在心中生起,我们就永远不会堕入轮回恶趣。在大乘的修道之路上,所有如海洋般广大丰沛的功德,全都粹集于菩提心,也就是所谓的觉醒心。 为了准备来修持菩提心,我们要遵循观世音仪轨的教示:“皈依三宝,禅修菩提心。思量一切身
  • 0
    第一章修习菩提心的根基      首先修前行。      在修习这个法教之前,必须先思量人身珍贵难得、无常及轮回过患来做前行。    人身   此刻,我们俱足殊胜人身的十八种特质,是非常难得的。如果能够把握机会,正确地修持佛陀的法教,就如同俗谚所说:      用得妥当,此身为渡往解脱彼岸之船,   用不妥当,是令我们停泊在轮回之锚。   此身乃一切善与恶的媒介。    从追求觉醒的观点来看,生而为人的好处远超过
  • 7
     第一节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大恩传承诸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这次,我利用开“普贤云供法会”的八天时间,为大家宣讲《〈修心七要〉耳传略释》。   一般来说,在藏传佛教历史上,众多寺院的高僧大德经常开演此法门,甚至西方、东南亚等很多国家,也将本论翻译成英文,经
  • 5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大恩传承上师! 为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而发菩提心,为此大家一起努力的闻思修行! 甲二(广说彼为量能立)分二:安立能立之理证;摄集彼之一切义。 乙一(安立能立之理证)分二:遮破承许无能立;宣说真实之能立。 丙一(遮破承许无能立)分二:说对方许及破彼。 丁一、说对方许: 【有者则声称:量即知隐事,彼能立亦无,勤行者非有。】 【顺世外道、密行派、伺察派等有些外道则声称:对我们承认自
  • 19
    学道人 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办一片为生死大事,决定铁石心肠,不被妄想攀缘以夺其志。 第三要将从前夙习恶觉知见,一切洗尽不存一毫。 第四要真真放舍身命,不为死生病患恶缘所障。 第五要发正信正见,不可听邪师谬误。 第六要识得古人用心真切处,把作参究话头。 第七要日用一切处正念现前,不被幻化所惑,心心无闲,动静如一。 第八要直念向前,不可将心待悟。 第九要久远,志不到古人田地,决不甘休,
  • 0
    恰卡瓦尊者 著 顶礼大悲尊者(观世音菩萨)! 当修前行法。思诸法如梦, 观心性无生,对治亦自解, 道体住普基,坐间修幻化, 杂修二取舍,彼二乘风息。 三境毒善根,为促忆念彼, 诸威仪持颂,取次从自起。 罪满情器时,恶缘成觉道, 报应皆归一,于众修大恩。 迷境观四身,空护为最上, 四行胜方便,所遇修道用。 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 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 诸法摄一要,二证取上首, 恒当依欢喜,能散即圆满。 恒学三总义,
  • 1
    修心七要有没有主要内容?
  • 7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大恩传承上师! 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发菩提心闻思修行殊胜的佛法甘露! 辛三、宣说彼之成立义: 事体若不成,此理若成立, 纵彼不成立,差别非能害, 如声依虚空。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不管是以任何名言来表达,作为因的事物本体如果在有法上不成立一致,那么如前文中所说,就成了宗法不成立的这种道理,因的意义如果成立,则即使以自己的意图假立为其他而辩论说那一名称不成立,然而由意图的差别中想到假立其他
  • 14
    佛法里面认为“人我执”是烦恼障,是生死轮回最主要的驱动力,所以弄清楚这个概念对我们的修行和解脱都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可能因为没有结合自己本身的体验去观察以获得贴切的认识,所以流于泛泛的概念堆砌而无法影响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作为我个人来说,除了曾经阅读过一些佛法的书籍,以及自己长期喜欢钻营思维佛法方面的义理的缘故,虽然自己本身还没有把佛法很好的融入自己的身心,但是希望就此结合自己
  • 4
    请师兄们踊跃发言,讨论交流。
    菩提籽 6-10
  • 2
    我们记忆的强度是因为这件事对个体的伤害和利益强度来决定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不记利益只记伤害,这个叫小人;但是记利益不记伤害的叫什么,叫感恩。强度会导致我们的记忆,如果强度不够的东西,很快就把它忘记了。——入15(3)
    菩提籽 6-10
  • 0
    乙二(是故说佛为正量)分二:一、安立成量之自宗;二、破许自生量他宗。 丙一、安立成量之自宗: 具彼佛为量。 《集量论》中所说“敬礼成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的含义以本品来阐述。 如果有人想:为什么说佛陀出有坏是量士夫呢?由于具足上面刚刚讲的正量的法相,因此佛陀是正量。 前面已经圆满宣说了量的法相,以及遣除了各种各样的诤论疑惑,那么进入本品“成量品”的主要内容,就是成立陈那论师在《集量论》中所说“敬礼成
  • 5
    请问因明是怎么看待我们意识的心所,是遣余、自证?如善心所、烦恼心所等
    悟空0 6-9
  • 4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六七因中转
    悟空0 6-9
  • 0
    丁二、量论并非无意义: 由自知自体, 依名言为量, 论能遣愚痴。 如果对方说:所谓的量究竟是一个什么法?它是自本体就成立对对境不欺惑的一法,还是需要依靠他缘证明是量的一法?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量论就无有必要,因为自身已经成立是量的缘故。倘若是第二种情况,则能立成了无穷,并且刹那性的识本身不成立为量,也就无法再度被建立为量。 现在所说的是遣除“量为无欺之识”的诤论,前面说了为什么只能安立识为正量,而不是
  • 1
    丁三(依法相说此一义)分二:真实说及断疑虑。 戊一、真实说: 明未知义尔。 如果对方说:阿阇黎的有些论典中说:“量的法相是明未知义。”而这里说是无欺之识,难道这两者不相违吗?驳:并不相违,明未知义也是量的法相。对此尽管出现了这两种法相分别对应观察名言量与观察胜义量、承许两种法相聚合以后才齐全量的法相、承许两种法相是同一义的三种主张,但我们只按照最后一种观点来受持。 对方又说道:在亲教师法称论师的其他论
    悟空0 6-9
  • 8
    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显示任务只完成了75%,第三个任务没有完成,可能两天后再次被系统解散,随缘吧。
  • 8
    为了避免本吧两天后被系统解散,请大家抓紧时间在本贴后跟帖,需要五个人。
    牛鸡鱼 6-9
  • 0
    这个吧越来越有意思了
    菩提籽 6-8
  • 4
    修明知时,如何区分那个“明”是意识造作的,还是自然呈现的?
  • 8
    每个人都想要证悟大圆满,不思考这些东西真的不行的。你用什么见来证悟大圆满呢?用你的五根?意识?还是修行中产生的那些心的状态?都不行,那些都是过程或者帮忙的,最后一定要自见、自明! 那我们没办法一上来就自明,用的都是意识或者禅定这些方式,咋办呢?先破相,借助破相来让自己的见地逐渐走到根本上去。
  • 1
    这个世上各各还是有别的,你相还是你的,我相是我。无人无我无寿者是对证悟者而言,明白你我本性无二,不差别,并非认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傻到分不清谁解脱谁没解脱的这种世俗谛了。 无人无我,还是要承认有虚幻相的轨迹各各不同,相续别别不同,产生相续的本质无二。 对凡夫而言,比如今天你的身体出现在我面前,是我心识的显现,对我是一种次缘,依报,缘深缘浅不同。深的是眷属,出现时间多,浅的如同街上路人一晃而过。 但是
    悟空0 6-7
  • 1
    娑婆世界称为热恼,热是燥动,心不停的动,那样这样搞个不停,叫热恼。我们说物理的温度就是电子运动快,温度就升高了,没有什么东西叫温度的,你拿个什么东西叫温度出来,实际上是电子跑得太快了,开始产生了温度。我们的人心也是的,心跳动得太快了,烦恼开始就出来。所以娑婆众生的苦难称为热恼。
  • 1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12
    悟净 2019-06
    昨天有人问我:“你怎么不修止呢?″我说可以由观入止,然后他说:“这只是一个说法而已,没有止你怎么观呀?"也许他说得对,专门训练止也是有必要的。大家怎么看?
  • 6
    悟净 2019-06
    要有五个贴五个人以上跟贴,才能通过试用期,大家积极跟贴鸭
    悟空0 6-7
  • 0
    还差2个人发贴才能通过
    悟净 6-7
  • 8
    试用期还差五个吧友的关注,队友招募中。
    悟空0 6-7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