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767贴子:2,972,683

道法自然

  • 56
    对于佛教的整体而言,在老子吧不存在对不对的问题,应该是好不好用的问题。 对某些群体,不必纠缠佛教对不对,它更像是一种安慰剂,副作用不算大,很好用。 一些中老年妇女,在经历生活变故后不少信佛教的,身边的例子就有好几个,没事就读佛经,宗教音乐也平和,其实懂不懂都不重要,先把脑子占住了,心态平静了,不比心理学辅导差。 回避了矛盾、消解了矛盾,麻恼自然就少了一些。 对于这样的群体,真的没必要跟他们讲佛教对不对
  • 170
    本吧吧主大二苯,是一贯以正统科学自居的,其【弘扬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教你识破伪科学一贴,正是他满意的杰作。就此贴,我们来分析一下,他所谓的科学是什么?
  • 112
    科学观点都是先提出假设,再进行实践验证的。如果验证没错,就可以暂定为正确的。当人们的认知视野扩大,发现了超出观点的不同现象时,这就是所谓的【被证伪了】。被证伪之后当然是继续假设适用范围更大的新观点,等发现新的超出范围的现象时,再继续假设适用范围更大的新观点。 如“万有引力”适用于地球上的宏观物理现象。“相对论”适用于宇宙星空间的物理现象,但不适用于微观量子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 47
  • 24
    以前我对老子的“不尚贤”是跟墨子的“尚贤”来比较说明的。墨子认为君主都是贤君,所以尚贤是正确的;而老子认为君主是盗夸,尚贤是错误之举。 那么老子“不尚贤”总是会有原因吧,如第三章说“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使民心不乱”。因为民之迷日久,又偏偏好径!如五十章说的“人之生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以其内心“生生之厚”便挺而走险而陷于死地。 社会又是“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
  • 138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長。夫大制無割。 夫大制无割。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或强或挫,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泰
  • 143
    列宁的名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关于老子文,多少专家学者和以其谋生者浸淫其中,因循古文,皓首穷经,叹其深奥,未究本义。即便夸口已得老子本义者,亦未必深究其理,惑己迷人。
  • 313
    不失道是否有德?有 那么失道后的德是什么德?伪德 不失德是否有仁?有 那么失德后的仁是什么仁?假仁 不失仁是否有义?有 那么失仁后的义是什么义?假义 不失义是否有之礼?有 那么失义后的礼是什么礼?恶礼 儒家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不失道,不失德,因为,他们真的没法不失。 儒道乃智商分界,此句,儒喜后,道则前,孔儒皆被老子言中,还犯傻。
  • 21
    2018年过去了,它只不过换了一个方式陪在我们身边, 2019年到来了,它正在一次一次地拨动你的心弦, 老子的目光能够穿越2500年, 在他的文字里,我们可以一杯茶、一罇酒与他对膝言欢, 老友,有话您说……
  • 121
    1.提前消费,贷款消费,分期付款,寅吃卯粮。好处:不存在货币贬值的痛苦,如果哪天意外挂了,也提前享受了。缺点:没钱投资,不能让钱去挣钱,相反要支付别人利息。永远靠出卖自己的时间来生存。 2.延迟消费,积累自己的资本。好处:可以投资让钱生钱,雪球越滚越大,终有一天可以不用工作。缺点:喜欢的东西不能及时享受,以后可能又不喜欢了,如果哪天意外挂了,攒的钱成了别人的。 你选哪个呢?
  • 19
    哲学家罗素有个关于归纳主义者火鸡的故事:在饲养场里,有一只火鸡在多种情况下进行观察:晴天雨天,热天冷天,星期三星期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记录表中加进新的观察陈述。最后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结论:【主人总是在上午9点给我喂食】。可是圣诞节前夕,主人没有给它喂食,而是把它宰杀的时候,它通过归纳概括而得到的结论终于被推翻了。 所谓的“归纳法”,其本质就是:通过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 但这个基本思维方式是有局限性
  • 12
    立志参玄悟道,阅尽先圣贤文,至理原来不难寻,平常日用为本。 能知本末终始,是为近道归真,动静语默不离心,日久理穷性尽。
  • 203
    什么是存在?我们说,一个人在不在,一个物件在不在,是说,这个人这个物件能够被我们所感知:看到、摸到、拿到;同时,这个东西,不因为我的感官的改变而改变。比如,我眼瞎了,看不见了,但这个东西还是一样,不因为我的眼睛状况改变而改变。 那什么是存呢?就是指这种“在”具备时间上的延续性、保持性,恒定性。因为任何的我们的感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证明。如果说,这个物件,前一毫秒还能被我们感知到,后一毫秒就“没”
  • 4
    首先我们认知的事物都是通过时间与空间或者说空间,因为时间即空间。呈现给我们的。也就是说空间是我们的认知形式,而只有被我们的认知形式接受接收与处理才能被我们感知与理解。而我们又是一些感知的集合体,但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即一辆车不等于一推零件,而且车与零件同时存在。而我们这个感知集合体,也就是个体。有了感知,随后有了经验。这已经降到个人层面。有了经验便可以已知推未知,也就是拓展。但任何超出经验的知识都
  • 12
    先讲讲什么是经?什么是经,我要说的一点是,在中国的古文献中,凡是用《经》命名的,都不是某个人的专著,此其一;第二,凡是称得上《经》的都是经过政府审核过的,在当时,就是最高的学术成果。且在当时认为是通适的真理。至于说,经者径也,都是佛佗本人的思想,这些是佛教的宣传。
  • 23
    从古至今,因为有“道法自然”、“希言自然”等说法,人们都把《道德经》当成自然哲学,经由庄子以及后来的道教传统、文化艺术展示,进一步强化了国人这种认知,使“亲近自然界”成为重要的文化基因。然而,这是对《道德经》断章取义带来的根本性误读,从而使它沦为“老庄思想”。 相反,依据原文逻辑解读推导出来的“自然”其实是自由主义思想(同时,必然也是个人主义的),这是本人作品命名为《道德经—无为与自由》的主要原因
  • 48
    矛盾的四大原理: 1.矛盾是意识的产物 2.一组矛盾的本质是一个事物 3.矛盾存在相距若何的问题 4.生物是矛盾的观察者
  • 40
    高 明 ( 专家 ):道 " 襃 " 无名。 澹海若(学者):道 " 慇 " 无名。 林时九(权威):道 " 扆 " 无名。 ------------------------------------ 这三个不同释文已几十年了,不能有个定论?
  • 96
    对照《老子》全文的“有为”进行分析,圣人的“无为”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崇尚物欲】 “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绝巧弃利”;“人多伎巧奇物泫起”;“身与货孰多”;“多藏必厚亡”;“我无欲而民自朴” 2、【不崇尚名声】 “不尚贤”;“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名与身孰亲”“甚爱必大费”。 3、【不为私欲】 “五色
  • 288
    先声明一下,本人就是个俗人,自言自语、胡说八道惯了,别见怪。 来吧里也有一小段时间了,发现吧里谈到与佛相关的话题,除了“贼” “驴”等排斥言论之外,说得最多的应该是《心经》和【空】了,内容基本上都看过。心经我是不敢解,理解冲突太大了,会引起无谓的争论。不过《心经》的核心是空,在此仅发表一下个人对【空】的愚见。 中秋拍摄的一张烟花照镇楼,下面用得上。
  • 193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其实这句话意思很简单,解出来也很直白,但是内涵却很丰富,是《老子》热门的争论点之一。 之所以引起争论,是因为从字面上读起来,似乎不合情理,一看到“不仁”?刍狗? 这不成了不仁不义嘛!不合理呀! 而大多数人读书,往往望文生义,不求甚解,不去考据校对其他典籍,为了把看似不合理的东西给合理化,所以就自己臆测出很多种意思,而因此出现很多种版本,这也是学习的
  • 17
    铁匠大叔威武
  • 204
    无为,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但是很容易产生误解。 世人都知道“无为”肯定不是“什么都不干”,如果什么都不干,那人就是木头了。 一些主流的翻译,包括百家讲坛的学者,大多把无为翻译为“不折腾”、“不妄为”。 但其实这么理解是有谬误的。如果有发“不折腾”、“不妄为”的心,则有好好去干的意思,本质上还是有为,并非道家的无为。 ---------------------------------------------------------------------------------------- 无为,看的不是“为”与“无为”
  • 163
    出自马王堆。上行为帛书甲本,下行为乙本。 序号排序为先道经后德经。若想将现在的序号换算为先德经后道经,请将德经序号−37,道经序号+37。 为了方便阅读,我摘抄下来。 另外,度娘可能自动转换为简体字,这个无解。
  • 54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是探索真理的一种学问。科学的定义是可以被证伪,也就是说有可能被推翻。 这个定义是一个叫【波普尔】的人说,老波还说过的一句话是: “数学和逻辑学不属于科学” 因为不可证伪,但并不妨碍数学和逻辑学的实用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科学是探索真理的一门学问,但并非惟一正确探索真理的方式。 不属于科学的还有【哲学】,哲学不属于科学,但这并不妨碍哲学的实用价值。 进一步
  • 91
    〈形容词〉 会意。下面有东西托着上面的东西,古代初指有托举特性的实物。后引申为人的有根据、有脉络的思想、行为。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天圆地方——《曾子·天圆》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孟子·万章上》我国著名的汉朝科学家张衡在所作的《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但是张衡重点并不是描述天地的形状
  • 101
    我把道德经解读过几遍了,总觉得思路有些狭窄,联不成一个面,想让这些东西沉淀后凝练成更加清晰的东西,一晃又是两年,也只能说略有所得。以前我解读道德经,侧重于批判,因此戾气稍重。希望两年时间能缓和一些。
  • 10
    心止神行杂念消,目牛无全始动刀。 以无入有依天理,游刃有余技艺高。 为之四顾皆惊赞,踌躇满志气不娇。 善刀而藏待时用,技通于道细推敲。
  • 33
    异1 哲学不讨论对和错,哲学只提出“是什么”或“怎么样”,哲学本身不提供方法论。 不能通过某个哲学观点 去 指导某个很具体的工作。 具体的对和错是各具体学科的事情。 异2 哲学高度抽象,所以哲学观点受到事物变动的影响极小,可以保持长期稳定。 (哲学观点类似于计算机硬件层,普通观点类似于计算机应用层) 同1 哲学观点和普通观点一样,要不断接受检验,不能有逻辑悖论。
  • 24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他谈道,谈的至深至远,至尊至贵,但一谈到道,他总是想到老百姓,老百姓怎么饥,怎么难治,怎么甘为盗,怎么不畏威,怎么不怕死?……从这点开始,我觉得《老子》一书是一本忧世的书无疑了。 老子很少骂脏话,但从他“强梁者不得好死”这话,可以看出他对上面“食税之多”“求生之厚”各种“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有为政策的痛恨,还有对代司杀者杀的告诫,”稀有不伤其手矣”,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
    卓史5 8-17
  • 9
    老子一书,对“明”字有三处:见小,知常,有自知。 第1,见小知微,是老子一个重要概念吧。所以对做事方面是“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甚至到取天下是“以无事取天下。”的,老子直接坦言“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还有治国也像烹小鲜。这份自信,可见老子对“见小”十分的满意。 第2,就是知常。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
    jcs0916 7-25
  • 317
    啊!度娘啊!请你把自己也封了吧。
  • 72
    看过一个调查,说中国每10个人中间就有1个人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房子越来越多了,车子越来越好了,腰包越来越鼓了,怎么快乐越来越少了呢? 什么是快乐?曾有人总结出一段顺口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还有好事者加了一句:热水烫脚丫。 这都是老黄历了。现代人更重实际,有钱就有快乐,没钱哪有快乐。贫贱夫妻百事哀,没钱,就剩苦了
  • 321
    我看心经,第一感觉就是在说混沌
  • 317
    血压高的、非正常理性的、炒作极端民族主义的免进。
  • 40
    事物通常都会具有个体间的多样性,和个体本身的多元性,为了对事物进行研究,一般都会提取出其中的一条或几条进行分析,而在分析的过程中,又会涉及到正反两种属性,这正反两种属性就是标题中提到的二元了。 中国的主流社会意识一直都是被非黑即白式的思维所主导,即便吸收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思维模式依然没有转变过来,虽然马克思主义里面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理论“对立统一规律”,但是这种“统一”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 443
    道的属性有很多,方向,本质,运动,创造,规则,理性,启示,源头,阴阳,永恒,无限,存在,所有……我们在研究之中,界线越发模糊。 那么,试问:关于道,老子强调的第一属性是什么? [参考]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道之于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飞萌CQ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