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695贴子:2,970,324

道法自然

  • 13
    01 缘起 我做地主,手上还剩下一张牌,一个小7.我以为自己肯定输了。结果,下家不知道怎么想的,出了自己手里一大把牌中最小的一个,小5。中家手里是三个8带两个7,他可能不想拆开,不要了。下家手里两个8一个7,他可能觉得自己的牌太小,或者以为我的牌很大,或者气愤前面两个队友,他也不要了。结果,我赢了。 这个事情告诉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因为觉得自己弱小而绝望而放弃。 世事难预料,什么都可能发生。再绝境也有希
  • 78
    这件事突然觉得比较重要。他牵扯到了如何去开拓新的认知。一般的说法,客观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首先,这句话里的人就是个不确定概念,比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动物的意志为转移,算不算客观,或者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以群体的意志为转移,算不算客观。从事物的普遍联系观点出发,任何存在形式都不是孤立的,而所依附的条件又被别的条件限制,一级一级联系下来,可能就和人的意志联系起来了。这仅仅是个影响过程的长
  • 9
    01 我非常喜欢看律政剧,因为其中涉及到认知判断的问题,有罪无罪的判定,不是单单依靠证据来判定的,更是对证据认定的正确的认知判断。这其中,就存在合理怀疑这一规则,即使有确凿的证据,但如果辨方能提出合理怀疑,就可以使证据不能当做被定罪的依据。
  • 58
    庄子好像不讲道,但句句不离道。乘天地之正,驭六气之辨。天地之正,不就是大道吗? 再说说齐物论,到底庄子发现了万物的什么共性? 以下是我的逐段解释。 1.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
  • 24
    道、只是个通道,通道、连通着不同,世上的一切、都不同,不同、就会有变化。 实物、在变化,意识、也在变化,变变变,所以、这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道。
  • 16
    平等是尺度,平等是谱,平等见梯级,讲平等容易见差别。人人都不完全相同,人人都难见事事处处上的平等。人人都喜欢比别人得利多,你我他对利的得多得少难有精准统计,人与人有平等等于有了有效的管理的工具。人人都有优缺点,家家都有可以一些的人,为了众人活得舒心,人人平等可以讲一些。一个地方可分三五个平等层次,人们在同一层次上讲人人平等。实际上,社会已在关系近的人群中讲人人平等,在强弱规则中讲人人平等,强势之人
  • 126
  • 32
    人生仔细想想,不需要那么多真理。人的基本要求就是有吃有喝,有事情做。有多少人生而有那么多理想,都只不过是被后来的教育,引到,培养,形成了一大堆观念,要这样,要那样。按道理,现有的地球资源足够人类生存的。因为有一些所谓的强者占有了过多的资源,而引起其他人的紧张。于是乎都开始忙着存储各类资源。在争抢各类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手段,方法,想法,逐渐演化出了各种所谓的真理。一个个真理拥有者总觉得自己不得
  • 1
    我对庄子内七篇的解读思路和常规完全不同,最大的原因就是内七篇特殊的标题,在当时这样起标题是绝无仅有的,让我产生了内七篇存在严谨逻辑的猜测。但听课时杨立华老师并非按照文章顺序讲的,但我听完课还是自然形成了文章框架结构,对很多解读也无需深思熟虑就会直觉反驳产生自我解读,听完课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更坚信内七篇存在非常严密的逻辑,最终才开启了这场解读之旅。 那解读的第一步就是先验证内七篇到底是否存在逻辑。为什
  • 51
    不可证伪引申的错误解读:1、不可证伪是指没办法证明它是错的===所以没有研究的意义。 关于证伪性的错误解读,即“不可证伪的事物没有研究的意义”。这一错误解读直接阻碍了高知识份子修仙之路。一般人是不会接触证伪概念,只有大学以上的知识份子才接触,而当这群高智商人才接触并认同以上错误的不可证伪概念后,就不会去修仙了,因为修仙不可证伪嘛。 不可证伪的事物没有研究意义,这句话不正确,正确说法应该是“没有需要的情况下
  • 38
    看到满屏都是“道”和“物”的字眼,当然这里道和物在大笨的带领下已经没有价值的意味只有事实的意味,简单说就是唯物的眼光吧,不谈形而上,只看形而下,这是不符合中国哲学的传统和西方古典哲学的传统,要合嘛倒是合英美哲学的传统和阴魂不散马浙的传统。
    wh_bhhl 7-12
  • 90
    首先要明确,可证伪性这个词,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然后要明白,英语的特性是以主观认知结果为核心构成的语言。比如,我们小学最经典的 isn't it? yes,it is.一样,语境以我要的结论为基准构成词语句式,从而形成英语的特征。 然后回到可证伪性这个词,Falsifiability,可以看出,这个词其实的重点是在-ifiability上,false(假)只是我作为驳斥者的主观意愿,而客观的重点是-ifiability可以/可能上。 所以,可证伪性的意义,是对于一个观点、理论、推
  • 17
    还记得初入老子吧时尚是2009年,那时候只是觉得无聊,内外世界都觉得处处浮躁不安,唯老子吧却能找到些许心安亲切的感觉。还给自己取了一个霸气的名字:灌水真人。那时候的我对毛有很多误解,也因此老被一个叫蓬山野人的老哥针对或封禁或删帖,那时候真是把我给气的感觉莫名其妙啊……哈哈哈哈!现在想想自己还真是很混账,享受着先辈打拼下来的成果,在和平年代吃饱喝足上着网却对创建这一切的人发表着不满的情绪跟言论,实属忘恩负
  • 14
    说起生死,列子老人家先给我们讲了九十岁老人荣启期的故事,接着又为我们讲了百岁老人林类的故事。 林类将近一百岁了,到了春天,穿着粗皮衣,在田地里拾取收割后遗留下来的谷穗,一面唱着歌,一一面往前走。 孔子到卫国去,路过此地,在地头儿望见了他,回头对学生说:“那位老人是个值得交流的人,你们试着去问问他。”子贡请求前去。子贡从田埂一头走过去,面对着他感叹地说:“先生没有对自己后悔过吗?如此陶醉地边走边唱边拾
  • 38
    大家好,前一阵子发过一些解析《道德经》的帖子,后来感觉错漏挺多,删掉了;又重新组织,再来献丑! 还是以《圣经》部分内容作为补充,这两部经书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共通性,或者因为——真理总是指向一处! 下面言归正传。 研究经典,本人认为首先要花大力气、下足功夫,找出它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这本经典的核心。 当然,这也是深入了解任何一本著作、一件作品的关键。 《圣经》的核心基本确定下来了,没有太多分歧,可以浓缩为一
  • 112
    道过来,道过去,道了十几年,没有人说清楚什么是道。鉴于时代的热力,吧内的热情,吧友的焦躁,开此一贴,只为说清什么是道。
    lzstry 7-9
  • 20
    一、《道德经》所写之道德 林肯说过:“能力会让你达到巅峰,但只有品德才能让你留在那里。” 提起品德,那就不得不提到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中有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而不有翻译过来意思便是,父母生养了子女却不应该将子女认为是属于自己的。 为而不恃意思是,帮助了他人之后,不应当将这件事当作是居功自傲的资本。 而长而不宰便是在说,成就万物却不做他们的统治者。 做到了以上三点的
  • 47
    一句话提了两个概念,同时说他们的关系是不等。按一般常理,应该是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这句话的争论焦点往往在有人认为这句话批可道,立恒道。有人认为批恒道,立可道。但从逻辑上讲,这两者都没错,因为都承认了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不等。那么要解开这句话的立意,关键看后文在输出什么结论。从后文来看,讲的是有无同出,两者同出。不能只抓住一个概念。从这个结论反观可道非恒道,应该是立可道,批恒道。因为,可道无论如何都没
  • 78
    君王应该怎样管理天下?这是《老子》全文的中心。
  • 89
    我们一般认为,本质决定现象,现象由本质派生。 但本质是如何认识的呢?难道有一个孤零零的、所谓的本质,在那里等我们去认识吗? 所以对于本质的认识实际上离不了现象。唯有透过现象,才能达到本质。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即我们不是直接认识本质,而是通过现象而推论本质。 在这一点上,本质就不是作为现象的原因而存在,相反是作为现象的结果而被认识。 或者说,本质的基础在于现象,而不是一般认为的现象的基础为本质。现象构成了
    hls324 1-30
  • 19
    古诗云:“物我两俱忘,安然入道乡。” 老子忘物,庄子忘我,外物与我两不偏执,名利自己都要看轻。 修道,其实就是修老子的淡泊宁静,庄子的率性逍遥。 人生一世,要把名利看淡,把自己看轻。 01 名利劳心,学会看淡 《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虚名和性命相比,孰轻孰重;财物和身体相比,孰贵孰贱;得到和失去相比孰吉孰凶?对名望多一分贪爱,就要多付出一分代价;对财富多一
  • 218
    A)本体: 德国哲学和物理学家康德首先提出的概念,指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至于已经认识到的自在之物,则叫“本质”。现象与本质,是一对哲学范畴。科学上的本质,一定是具体的,不可以是抽象的。 B)规律: 自然(或社会)能量在运动中可重复辩识的轨迹,若运动有着诸多事物参与,则代表诸物之间互相作用的动态关系。规律一定是运动的。恩格斯说:“物体只有在运动中才知道它是什么。”所以,一旦有正确的规律,它
  • 54
      “天人合一”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的心态开放与天道相通、相合,使自我生命与天地、自然和谐统一”。或许个人生命与天地、自然和谐统一的格局有点小,所以我感觉还是做到“与天道相通、相合”更贴切。 天,从一从大,它是至高无上、大而无限的存在。人的生命状态与天的空虚形象,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做到“天人合一”,需要完成自我心态的“反转”,也就是完成“从主观到客观,从封闭到开放,从充实到虚无”的转化,最
  • 60
      老子讲“无为”,同时也讲“无执”。可见这个“无执”,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讲“无为”,不能忽略“无执”。无执,可以理解为不执着、不固执。除了在物质上不执着外,还要在心态上、思想上放得开、放得下(去除心理负担、思想包袱等)。   作为人,我们不能执着于一种态度,一种思维,一种认知、一种意见。所以要去除个人主观的态度,改变个人固化的思维,修正个人错误的认知,打破个人过往的成见。也就是说,不能用老眼
  • 122
    刚才去逛网,看到有人对文若愚版的《道德经》如下图评论。先不不管文若愚其人,也不管评者是公推的行家,只对文中“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感兴趣。 先说这句话,帛书版本的,通行版是王版: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王注如下: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为什么通行
    哲丐 11-1
  • 78
    没一个能打的。 包括大小吧主,我敢说能解“上善若水”的,一个也没有,都是直接拍脑袋。
  • 51
      时间过得好快,到老吧九年了,《老子》也读了十年。   十年间经历了很多事儿,喜怒哀乐、进退得失,细想来:多多少少都与《老子》有关,感谢《老子》,也感谢老吧的朋友们。   放假了,又到了小朋友们撒欢的季节,想停下来,再静静地读一遍《老子》。   至虚极也,守中笃也。万物并作,居以观复也;天物云云,各复其根。
  • 102
    可证伪性放在所谓的科学领域有它的合理性,用它去证实一些科学现象是有效的。但不能说以目前的手段,不符合可证伪性的都是谬论,这就有点像盲人当权,把不拿盲杖走路视作违法一样的荒谬。所谓的可证伪,不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五官感受到的客观现象重复出现作为依据,来判定事物机理的存在与否吗。这个判断标准就已经表现出其本身的狭隘,他直接把心灵感知的特殊性排除在外,这和天生盲人把视觉排除在外有啥区别。天生的盲人认可
  • 70
    之前一直没有深究郭店楚简《老子》,主要把精力放在马王堆帛书《老子》上,原因有二: 其一:郭店楚简《老子》缺损严重,只有不到全本《道德经》三分之一的内容,没有什么太大的参考价值; 其二:郭店楚简《老子》值得一提的部分,又都是我认为有问题的。比如“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我认为不是什么新思维,而只是脱失了重文符号,少了个“有”字;再比如“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我
  • 59
    先声明个人观点:道德经是集认识论与方法论为一体的著作。 例: 1、道可道章告诉大家万物是怎么来的,就是认识论。上德不得章就是属于方法论、告诉圣///人怎么做比较好。 2、天之道XXX、人之道XX C,也是认识论与方法论。 3、有名、万物之母也,老子明确万物之母“有名”、通过无欲有欲观其妙徼,给予命名定义,从而产生出人类认识的万物。 比如:一棵树本来不叫树、也不知道叫什么、是无名/无。人去认识根据它的特点、属性,给予定义、
    來道 4-27
  • 46
    有人总喜欢问,什么是无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搞清楚,概念的定义。定义的内涵,形象的说,就是概念的出身,这个概念从哪里来。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的用途,这个概念到哪里去。比如什么是馒头,其内涵可以说成是,用面粉经过发酵后制作成近似圆形的面团,蒸熟以后,叫做馒头。这就是馒头的定义,也就是馒头的内涵,说的是馒头从哪里来。接着可以说,馒头是中国人经常吃的面食。这是外延,也就是馒头往哪里去。 解释无为也要
  • 15
    神是人定义出来的,也就是说是人定了神,没人就没神。没人类时世界上的万物依然存在,没人类时至高的至大的依然存在,没人类时神不一定存在,为什么会如此?难到神就不象空气、水、土壤、石头那样是真实存在?是的,神不象水和土那样好认识好描绘好定性,神有不可知性,神人们只是估计猜想而出的,对神世界上没有统一的相同的定义。 宗教不同信仰的神有一定的分别,神可以有,神应该有,甚至神是真实的存在着。神可以有,人类还有
  • 8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原文译】:老子说,勇于敢做,就会有杀身之祸;勇于不敢做,则可以保全生命。勇的这两个方面,有的时侯有利,有的时侯有害。上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呢?因此,圣人也难以说得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争斗而善于获胜,不说话而善于回应,不须召唤而自动
  • 328
    谁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 66
    在宇宙万物诞生之时,上帝就锁定了万物运转的规律,就像给宇宙运转设计了一个程序,这个程序或规律就叫做“道”。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越深刻,越能理解这个“道”。科技越发达,社会越文明,其运转逻辑就越接近这个“道”。 比如,现在各互联网大平台的运转逻辑,都在遵循一个“算法”,算法的本质就是那个“道”。 读懂了这个“道”,就掌握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关系,就洞察了人类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水木然 (下文转载网络,作者未
  • 268
    《无为》之论 我也不藏拙了,看到贴吧那么多妖魔鬼怪在谈论无为,实在不忍吧民受其蛊惑,所以我只能出来肃清吧宇。 无:没有 为:作为。甲骨文:役象去劳作,引申出制造、制作、掌管等意思。 无为,很简单,就是没有作为 这里注意一下,有些人也知道是这个意思,但却认为无为只是君王的专属,这显然是走岔道了。 首先,他们的逻辑有主观带入,认为上到君王下到庶民都无为,就会走向灭亡,所以只能是君王无为使民自化,自富,符合什么
  • 225
    《帛书老子》总纲 随便写写,随便看看 首先要说一个问题,本书所论述的“道”以及以道为核心的一切,是“实在”的呢?还是“逻辑模型”? 要想解决这个疑惑,先举个例子,一朵花,在蜜蜂眼中会是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气味?什么价值?不要纠结蜜蜂是不是有意识,蜜蜂能接受信息,处理并产生反馈这就够了,它对于花的反应肯定不同于一块石头。 我肯定这朵花在蜜蜂眼中和人眼中肯定是不同的,而且同样一朵花在不同人眼中肯定也是不同
  • 173
    一中学老师讲解道德经笔记~~ 为了方便学生背诵,培养学生兴趣,也方便学生在《课外读物》更好的把握道德经精髓,该老师做了这个PPT,总结了以下笔记: ======== 【《老子》全文中心思想】 中心:道、德。 形上本体:道。 形下特点:德。 ======== 【老子宇宙观核心概括】 创世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世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shenyvf 3-19
  • 73
    2014年的时候,有吧友发帖,问老子吧是什么? ------ 有疑惑的朋友,请细细把此贴看完。 一吧友回答:老
  • 23
      【字彙】[爲心],音貴。對此我表示質疑,而專家、學者的注音也不是統一的,有的讀“貴”,有的讀"僞"或“爲”。爲慎重起見,所以查了一下古漢語字典:   [爲心],【字彙】居僞切,音[貝爲],或貴。   [貝爲],詭僞切,讀若貴。【集韻】居僞切,音垝。   垝,gui3,【集韻】居僞切,音嬀。   嬀,gui1,居爲切,音潙。又【集韻】居僞切,音垝。   爲,於嬀切,於僞切,音潙。   潙,gui1/gui2/wei2,居爲切,音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