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05贴子:411,375

探究曹脂本旨,还原红楼真相,追慕群芳之冠

  • 9
    张汝执评本贴图 图1:“宝黛之情投意合,亲密无间,似乎黛玉主也。然亦无结缡缘分,则为主中之宾。金玉之□落,似乎宝钗宾也。然终有作合之缘,则又是宾中之主。”(张汝执评本第8回眉批) 图2:“(宝钗)不但性情醇正,而且世故通明,可谓纯人。”(张汝执评本第22回眉批) 图3:“(黛玉)阴毒可恶,较凤姐又是一样性情。”(张汝执评本第22回眉批) 图4:“(宝钗)好诚笃人,语语从真性写来!”(张汝执评本第37回眉批) 图5:“宝
  • 2
    宝钗、宝玉婚后夫妻恩爱,这才是脂评本中的客观事实! 《终身误》说的是宝玉的“终身误”,而不是宝钗的“终身误”。整支曲子讲的都是宝玉对黛玉的错误痴迷,这是他在终身大事的选择上的一次失误。而对宝钗的遭遇、感受其实一个字都没提。最先是高鹗误读了《终身误》,将原曲批判宝玉情痴情迷的用意,曲解成宝钗被宝玉耽误终身。后来的拥林派受高鹗续书影响,一直死死抱住错误的解读不放。将作者所批判、斥责的所谓“俺只念木石前
  • 12
    宝钗、宝玉婚后夫妻恩爱,这才是脂评本中的客观事实! 《终身误》说的是宝玉的“终身误”,而不是宝钗的“终身误”。整支曲子讲的都是宝玉对黛玉的错误痴迷,这是他在终身大事的选择上的一次失误。而对宝钗的遭遇、感受其实一个字都没提。最先是高鹗误读了《终身误》,将原曲批判宝玉情痴情迷的用意,曲解成宝钗被宝玉耽误终身。后来的拥林派受高鹗续书影响,一直死死抱住错误的解读不放。将作者所批判、斥责的所谓“俺只念木石前
  • 3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在感动人心方面的优势 在现代人以章回体形式撰写的《红楼梦》续书当中,张之《红楼梦新补》已经算是相对最好的了。跟其它现代续书相比,张之《红楼梦新补》的最大优势是相对更尊重脂本、脂批,肯于依据曹雪芹的原构思,写出宝钗、宝玉婚后夫妻恩爱等拥林派红学所一向十分忌惮的内容。但笔者以为,张之《红楼梦新补》仍然没有完全跳出“反封建”红学的桎梏,加上续书人对佛、道等宗教哲学心存很深的偏见,因此
    郑磊100 11-28
  • 0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在感动人心方面的优势 在现代人以章回体形式撰写的《红楼梦》续书当中,张之《红楼梦新补》已经算是相对最好的了。跟其它现代续书相比,张之《红楼梦新补》的最大优势是相对更尊重脂本、脂批,肯于依据曹雪芹的原构思,写出宝钗、宝玉婚后夫妻恩爱等拥林派红学所一向十分忌惮的内容。但笔者以为,张之《红楼梦新补》仍然没有完全跳出“反封建”红学的桎梏,加上续书人对佛、道等宗教哲学心存很深的偏见,因此
    郑磊100 11-28
  • 3
    宝钗是高居于“情”与“政”两大主线之上的“群芳之冠”! 王蒙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过一个说法,他认为《红楼梦》的两大主线是“情”与“政”,具体指宝玉与各个女性的爱情婚姻以及贾府由盛而衰的进程,而贾宝玉与王熙凤就分别是这两大主线的中心人物。但王蒙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是,《红楼梦》中实有一个人物跨越在“情”与“政”两大主线之上,既是贾宝玉爱情婚姻主线上的中心人物,也是贾家衰败后,支撑贾氏一族和宝玉一家的主
  • 68
    宝钗、宝玉在容貌、声音、尊称、思想意志等方面都具有夫妻相 宝钗、宝玉在容貌、声音、尊称、思想意志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夫妻相”,这也是曹、脂刻意的设计。一是容貌。宝钗是“脸若银盆”,宝玉是“面若中秋之月”,二宝都是脸型圆润而且皮肤白皙。二是声音。第30回宝玉在怡红院外叫门,麝月说:“是宝姑娘的声音。”可见宝玉的说话声音也有点像宝钗。三是尊称。宝玉最常用的尊称是“宝二爷”,宝钗最常用的尊称是“宝姑娘”,除了
  • 2
    关于《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感动人心的对话 格兰芬多院长: 当时看宝姐姐“死”前那段我真的哭了。我真的有敲死宝玉的心了。可以说,我写蘅芷芬芳,就是受到郑大白雪梵音影响的 郑无极: 那时候宝钗真的很痛苦,心都碎了,但正是这种痛苦催生了她的大彻悟,使她甘愿做耶输陀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 格兰芬多院长: 当时我一个20岁的大小伙子,哭的泪流满面。真的是要心里有情才能被感染的 郑无极: 是的,如果不能感动自己,也就不能感动
    郑磊100 11-18
  • 6
    关于《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感动人心的对话 格兰多芬院长: 当时看宝姐姐“死”前那段我真的哭了。我真的有敲死宝玉的心了。可以说,我写蘅芷芬芳,就是受到郑大白雪梵音影响的 郑无极: 那时候宝钗真的很痛苦,心都碎了,但正是这种痛苦催生了她的大彻悟,使她甘愿做耶输陀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 格兰多芬院长: 当时我一个20岁的大小伙子,哭的泪流满面。真的是要心里有情才能被感染的 郑无极: 是的,如果不能感动自己,也就不能感动
    郑磊100 11-16
  • 2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对于拥林派歪解《终身误》的批驳 曹雪芹设定的《终身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指宝玉的“终身误”,而绝非宝钗的“终身误”,具体指宝玉对黛玉的错爱就是他在终身大事上的选择之误,而不是高鹗以降的很多读者所理解的宝玉误了宝钗的终身云云。所谓“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正是被作者斥责为宝玉“终身误”的错话。拥林派经常断章取义用这些错话宣传诋毁金玉良姻的观点,但总是被曹雪芹
    郑磊100 11-16
  • 6
    王玉梅川剧人物集锦 图1-图3:薛宝钗(川剧《薛宝钗》) 图4-图5:燕燕(川剧《燕燕》) 图6-图7:陈妙常(川剧《玉簪记》) 图8:白鳝仙姑(川剧《白鳝观景》) 图9:演唱川剧歌曲《乐府成都》 图1-图3:薛宝钗(川剧《薛宝钗》)
    郑磊100 11-14
  • 22
    《红楼梦》脂程之别所带来的恋爱婚姻问题 这又涉及一个问题:自由恋爱基础上的婚姻是不是一定优于包办婚姻?曹雪芹的设定是宝玉看错了黛玉,但癞僧所代表的天意帮他纠正过来,安排宝钗嫁给他,结果他才真正有了幸福婚姻,所以是“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但如果按高鹗的设定,宝玉就是死心痴迷黛玉。程本贾母帮他纠正,算对还是算错? 高鹗将金玉良姻与木石姻缘处理为家长包办婚姻与青年自由
    郑磊100 11-22
  • 6
    王玉梅在川剧《薛宝钗》排练现场
  • 3
    川剧《薛宝钗》剧本(2015年大幕戏演出版)照片
  • 3
    川剧《薛宝钗》作者谭愫
  • 142
    论贾母
    郑磊100 11-13
  • 2
    就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事实答质疑者 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正是脂评本后三十回佚稿的最终大结局。书中《山门、寄生草》、《邯郸梦、赏花时》等相关正文,以及脂批中“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等语,已经再清楚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详细的分析举证,见于《论宝钗》第十九章。这里不再赘述,只针对质疑的声音再予以两点反驳: 第一,质疑者认为宝玉自己可以悟道,不需要宝钗或其他人引导。但如果是如此,癞
  • 8
    批驳知乎上拥林派“步恨沙”的诬钗谬论! 这个“步恨沙”的说法属于典型的刻意找茬式的捧林诬钗言论。只不过是此人自己心中存了想证明林黛玉的思维如何如何更“有诗意”,如何如何比薛宝钗“品味不知高了多少”,宝钗与宝玉之间如何如何“没有话题共同感”这样的主观意识,所以才会特意选出拔荷叶这样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事实上,书中宝钗的思维方式更具有诗意,明显比黛玉品位不知高多少倍,宝钗与宝玉之间很有话题共同感的例
  • 3
    清人关于程高本后四十回是续书的论述 程高本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这是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后才被人广为接受的结论。但很早之前,就有人说过高鹗是续作者以及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并非一人所写。比如,高鹗的同年张问陶就明言:“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兰墅就是高鹗的雅号。后来胡适判断高鹗是续作者,也主要是依据张问陶这条记载。此外,嘉庆时期的爱新觉罗裕瑞在《枣窗闲笔》中也指出: “此书由来非世间完物也
  • 32
    漫谈《白雪梵音》及宝钗的法爱精神 《白雪梵音》中宝钗的众多台词虽然是我代拟的,但我以为还是尽可能沿着脂本宝钗的思想性格发展的脉络去作的还原。写到动情处,我往往是泪流满面,哭成文章,正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我认为剧中宝钗等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活”的,她们有自己的思想意志、命运轨迹,不是我这个作者所能随心所欲操控的。冥冥中仿佛有一种宿命,在推动着这些人物的言行,以至于演完整出故事。我既是作者,又是“演
    郑磊100 11-18
  • 43
    郑无极批驳拥林派“无名寒士”造谣诋毁宝钗的愚蠢谎话! 一句话总结概括拥林派“无名寒士”的诬钗谎言:前言不搭后语,丧心病狂造谣抹黑宝钗,糟蹋《红楼梦》! 拥林派“无名寒士”的诬钗鬼话之一: 继续聊正面故事。刚才讲了讲消息灵通的冷子兴,再跳回来说“秃头和尚”。宝钗第一次出口说了真相“秃头和尚”,但宝钗是知道癞头和尚的。因为冷子兴搞得到黛玉在贾府提及“癞头和尚”的消息。譬如通过和周瑞家的聊天。所以宝钗第二次
  • 3
    宝钗的脂程之别、川剧版宝钗及《白雪梵音》版宝钗(含补充) 宝钗形象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而对于宝钗形象的解读和再创作则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局面。宝钗思想内涵的丰富性是曹雪芹赋予她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脂本宝钗身上。曹雪芹是抱着塑造一位完美女性、完美妻子的态度来刻画脂本宝钗的。我曾经说过,曹雪芹定义的所完美既包括儒家社会层面的完美,又包括他个人精神层面的完美。两者的结合,就使得脂本宝钗整体表现为外儒内道
    郑磊100 10-28
  • 8
    关于宝钗的脂程之别、川剧版宝钗及《白雪梵音》版宝钗 宝钗形象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而对于宝钗形象的解读和再创作则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局面。宝钗思想内涵的丰富性是曹雪芹赋予她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脂本宝钗身上。曹雪芹是抱着塑造一位完美女性、完美妻子的态度来刻画脂本宝钗的。我曾经说过,曹雪芹定义的所完美既包括儒家社会层面的完美,又包括他个人精神层面的完美。两者的结合,就使得脂本宝钗整体表现为外儒内道(佛)
    郑磊100 10-28
  • 3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宝钗、宝玉的夫妇“谈旧之情” 22、齐眉举案(节录) …… 一时间,屋里只剩下宝钗一人。宝钗便拿出那针线活计,静静地做将起来。 过了会子,宝玉回来,见宝钗又在做针线,忙一手夺了,只道:“姐姐又在做什么来着?可不要累着了,你现怀着身孕呢。” 宝钗笑道:“我不累呢。前儿我见二爷上台阶有些吃力,便寻思着原是天气凉了,膝盖受寒了可承不住。这不?趁空儿给二爷做一对儿软垫,只想着缝在裤子里面,膝
    郑磊100 10-18
  • 2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宝钗、宝玉婚后“轻俏艳丽”的闺房生活 4、绿窗绣幕 一日清晓,薛宝钗醒来,搴帷下榻,看看案上金表,忙推醒宝玉,道是:“时候不早了,今日该去学里念书了呢。” 宝玉打一个哈欠,道是:“天还早呢。” 宝钗笑道:“早些去学里,把前日拉下的功课先温一遍,岂不比临事捉急更强些?今日学里该讲‘格物’了呢。” 见宝玉不答。宝钗不由得抿嘴儿一笑:“我知你一向不喜这些高头讲章的,但朱夫子也有一篇《不自弃
    郑磊100 10-18
  • 2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宝钗、宝玉成婚一幕 3、洞房良宵 珠光射雪,烛影摇红,充作洞房的绛芸轩被布置成一派风流富贵景象。 薛宝钗身穿绣满牡丹、凤凰图样的新娘红裙,蒙着流苏红盖头,羞低着头,静静地端坐在雕花婚床上,一动不动。莺儿、文杏在两旁垂手侍立。 婚房里出奇得静谧,只有更漏的沙沙声,伴随着风烛摇曳的光影,构成了一副似真似幻的图景,恰与外间喧阗的爆竹声、欢闹声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传来了脚步
    郑磊100 10-18
  • 5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是用文学剧本的形式续写脂本宝钗故事,还原曹雪芹的原构思。这一点也是受川剧《薛宝钗》的启发,谭愫老先生可以写程本宝钗故事,我何不也用文学剧本的形式写脂本宝钗故事? 如果只有《论宝钗》等钗学论著,读者可能只会接触到理性论述,缺少一些感性认识。有了《白雪梵音》这个文学剧本,就可以将这个缺憾补上了 。
    郑磊100 10-18
  • 49
    程本第87回中有一封宝钗写给黛玉的书信: 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悲时序之递嬗兮,又属清秋。感遭家之不造兮,独处离愁
    郑磊100 10-10
  • 19
    部分续书中关于宝钗、宝玉婚后夫妻恩爱的描写 高鹗程甲本《红楼梦》第101回: 凤姐儿看他两口儿这般恩爱缠绵,想起贾琏方才那种光景,甚实伤心,坐不住,便起身向宝钗笑道:“我和你上太太屋里去罢。”笑着出了房门,一同来见贾母。宝玉正在那里回贾母往舅舅家去。贾母点头说道:“去罢,只是少吃酒,早些回来,你身子才好些。”宝玉答应着出来,刚走到院内,又转身回来,向宝钗耳边说了几句,不知什么。宝钗笑道:“是了,你快去罢
    郑磊100 10-20
  • 3
    燕燕王玉梅的妆扮好像跟上次正式演出时大不一样?倒接近于《红梅阁》里昭霞的妆扮。还是只要是奴旦则彼此可通用?
  • 8
    关于宝钗重要戏份的问题答网友 网友“这个人,很懒”: 郑老师,我看到一个观点,认为钗粉之所以不如黛粉强势是因为前80回宝钗戏份着墨不如黛玉和凤姐,即便是影视版本,侧重于宝钗的也少,震撼点几乎都是黛玉和凤姐之死上,不得不说脂批本没能流行开来实在是太遗憾了,宝钗重要戏份大概都在后30回吧? 郑无极: 这个说法有正确的地方,但表述不太准确。宝钗最震撼人心的戏份,比如婚后的轻俏艳丽等说、狱庙救夫、谈旧之情、《十独吟
  • 36
    《白雪梵音》: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之原文实证 【注释32-2】关于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脂评本前八十回中有多处实证和提示。其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乃是庚辰本第22回的《山门·寄生草》与庚辰本第63回的《邯郸梦·赏花时》。《山门·寄生草》被安排于宝钗的生日宴上,表现的是鲁智深从“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的一腔悲怆、愤懑之情,转向“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的洒脱、彻悟的心路历程。宝钗非常偏爱这
  • 15
    七驳知乎上某拥林派的捧林诬钗谬论 第一,《红楼梦》的本质是虚构小说,是“真事隐”、“假语存”,作者自传充其量不过是这个虚构故事的一部分素材来源而已,哪里来的什么“红楼梦是自传性的小说”?那是根本不严谨的表达好不好?我举曾国藩的例子是为了告诉这拥林派,包括高官在内的官员母、妻要想成为诰命夫人,必须等待皇家的覃恩。官员本人有品级,而其母、妻未得到覃恩而暂无诰命的实例在清代历史上比比皆是。这拥林派妄想通
  • 10
    六驳知乎上某拥林派的捧林诬钗谬论 第一,这拥林派嚎叫说:“红楼梦是架空历史的,是穿越的但总不能来到未来吧!举不出例子,竟然说出道光年代的事了。”对于这种愚不可及的蠢话,我真的是笑到肚子疼。上次我已经举出了《清史稿》中的记载:“顺治间,覃恩及三年考满,均给封赠。康熙初,废文、武职考满封赠。”从康熙初开始,官员母、妻要申请诰命,就必须等待覃恩。举曾国藩的例子,是说明这项规定从康熙初到道光二十四年都一直
  • 38
    黛粉老说我名字黑他家林娘娘,总不是林娘娘名字里有个黛,那些诗词文章就都得改了吧。看好了,有我这名字的时候林娘娘连个芽儿都没发出来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 (元 耶律楚材) 山接青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 风回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 没错神雕里耶律齐的父亲就是本诗的作者,黛鼠没文化就多读书,别出来现,别看见人家ID里有黛就急吼吼往前凑,过度玻璃心+被害妄想症的去挂精神科,选择性失明的去挂眼科。
  • 10
    五驳知乎上某拥林派的捧林诬钗谬论 第一,这拥林派根本听不懂正常人类的语言,只会用鼠语嘀咕。居然也好意思反问:“你说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你怎么就听不懂呢?”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差成这样,你有资格指责别人“不懂”吗?什么叫“不要拿贾家的尊贵来代表薛家好不好”?曹雪芹自己开列了护官符,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并列,且清清楚楚注明这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这拥林派莫非是文盲吗?怎么完全看不
  • 53
    答宝钗为何是“宝姑娘”,黛玉为何是“林姑娘” 这个答案很简单,因为曹雪芹推崇的是金玉良姻,“宝二爷”与“宝姑娘”才是佳偶,宝钗嫁给宝玉以后改叫“宝二奶奶”,与她婚前“宝姑娘”的称呼无缝连接。林黛玉本来就与宝玉是讹缘。“林姑娘”当然永远成为不了“宝二奶奶”!
  • 9
    四驳知乎上某拥林派的捧林诬钗谬论 第一,贾赦当然不是国公,但绝对不是白丁,而是“现袭一等将军”。与此同时,宁国府贾珍的职位乃是“三品爵威烈将军”。宁国府、荣国府到第三代文字辈、第四代玉字辈仍然是“一等将军”、“三品爵威烈将军”。相比之下,林家袭了三代,到林如海之父这辈就本该是白丁了。林家那个列侯比开国五爵要低得多,不是很明显吗?另外,薛家到宝钗这一辈也仍然是“仕宦名家之女”,也照样不是林如海那样白
  • 18
    简说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1、甲戌本源流 现存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即“甲戌原本”)的直接过录本。而“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乃是一切《红楼梦》版本的最初源头。按,脂砚斋在曹雪芹生前一共抄录出了三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分别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即“甲戌原本”)、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己卯冬月定本”(即“己卯
  • 5
    简述《红楼梦》版本源流 1、脂本系统源流 《红楼梦》一切版本最初都源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曹雪芹生前,脂砚斋一共抄录过三个版本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其中,时间最早的是1754年的“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即“甲戌原本”),这也是《红楼梦》一切版本的最早源头。现存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乃是甲戌原本的直接过录本,过录人乃是畸笏叟或其他圈内亲友。在完成甲戌原本的数年之后,脂砚斋又在此基础上抄录出两部
  • 18
    继续批驳知乎上某拥林派的捧林诬钗谬论 第一,已经说过了,林家那个“列侯”根本不属于开国五爵,只不过是传了三代便成了白丁,到了第四代林如海之父还是皇帝格外开恩才多袭了一代。相比之下,宝钗才是朝廷眼中的“仕宦名家之女”,有资格参选公主、郡主陪读,而黛玉根本不具有这样的资格。至于拥林派狡辩的“作者偏就用钟鼎之家来形容”,那简直是要让人笑掉大牙的诡辩。在春秋战国时代,天子是九鼎八簋,就是最低一等的“下士”
  • 24
    批驳知乎上某拥林派的捧林诬钗谬论 拥林派又开始瞎白话?完全是不懂历史、不懂《红楼梦》的信口开河胡扯一气! 第一,林家那个“列侯”怎么不是区区一个小侯?列侯在秦汉时期当然是很高的爵位,但早在南北朝和隋代就已经贬值到比最低的“开国男”还要低等的爵位了。据《隋书•百官志上》记载:“陈承梁 ……其封爵亦为九等之差。郡王第一品。秩万石。嗣王、蕃王、开国郡县公,第二品。开国郡县侯,第三品。开国县伯,第四品。并视中
  • 8
    拥林派诬蔑宝钗的所谓“嫁祸”其实是一种偷换概念的拙劣把戏! 关于滴翠亭事件,拥林派口口声声说宝钗是因为害怕被小红记恨、报复,所以把听见小红短处的嫌疑丢给黛玉。所谓的“嫁祸”谬论就完全建立在这种说辞的基础上。但此种论调要想成立,其首要条件便是宝钗必须将自己的这种“嫌疑”给摘干净了,最起码从宝钗自己的主观视角看去,必须确保小红只怀疑黛玉听见了她的短儿,而不怀疑宝钗也听见了。这才能叫“把嫌疑丢给黛玉”云
  • 124
    宝钗在容貌、品德、才学、思想、觉悟等各方面全面碾压黛玉! 曹雪芹塑造宝钗、黛玉原本是分明对应自身人性中的完美理想一面和阴暗缺陷一面的。因此,在脂评本原著中,宝钗在容貌、品德、学问、才华、思想、觉悟等各个方面几乎都对黛玉形成了全面碾压之势。比如说容貌,虽然黛玉也算是美貌,但曹雪芹明言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甲戌本第5回),宝钗的美貌明显更胜一筹。再看品德,不仅曹雪芹明言宝钗“品格
    郑磊100 10-18
  • 1
    笑傲红尘天国间 “大相国寺在此岸”系列之三 ● 于茂世   佛家主张灭绝一切欲念,无欲无求,这被称之为“菩提心”。“菩提心”本身就是一种追求的欲望,而灭绝一切欲念的背后则隐藏着一个更大的欲念———成佛,而“佛”这个目标就又成为修行者新的痛苦之源。  这是一个悖论。道安法师和他最得意的弟子慧远法师也构成一对矛盾———道安有句名言,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慧远同样也有句名言,云“沙门不近王者”。   红
  • 16
    郑无极按:顾城算是较早看出宝钗出世悟道一面的现代评家。当代人当中较早看出宝钗愤世出世精神的还有崔耀华和网友“一方金”,可惜都未作深入分析。首先系统讨论的,还是从笔者建立钗学开始。 顾城谈薛宝钗:无求无喜,一切有度 宝钗屋子一片雪白。她是天然生性空无的人,并在“找”和“执”中参透看破。她一件件事都做得合适,是因为并无所求。林黛玉敬她妒她,除了姻缘之故以外,更主要的是,这是一个她无能为力的世界。 林黛玉心